第十九章:收购黄豆(3 / 4)
,那么真心值了。
豆豉,这种东西在唐朝就有了,甚至更早,只不过,这个发酵的过程,没有后世那一套经过简化安全的工序。
虽然李初懂得如何更好更快的发酵,但是跟北宋的人们比,拉不开多大的差距。
并且,汝坟镇是在官道上,这南来北往的商人,可是数之不尽的啊。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一个是张老财,要是等到李初开厂建立老干妈生产线了,你能指望张老财会无动于衷?
就算张老财不会同李初一样,也开个老干妈厂,但是你指望他不会故意来给你下绊子,恶心一下你?
几文钱而已,带动里面的关键点,可远远不止这几文钱的价值哦。
“什么,八文钱?”
“小初啊,我没听错吧,你刚才说八文钱一斤收黄豆?”
“小初,你要收多少,我家里还有一些,我马上给你送来。”
“初哥儿,你确定是用八文钱一斤收吗?”
“小初啊,你能不能收我家的,你等会,我这就回家给你送来。”
刚才还在研究感叹这电灯的神奇,这一听说李初要收黄豆了,还是八文钱一斤的高价,立即七嘴八舌的追问起来。
李初还看见,两三个妇女还悄悄的溜出人群,飞快的往自家赶去了。
这几个都是精明的主啊,大家在这询问,她们则直接回家带豆子来,回头肯定是他们最先把黄豆出售的。
“好了好了,大家先听我说。”
李初暂时安慰了一下人群,认真的宣布道:“自今日起,李初以每斤八文的价格,收购黄豆,至于这个收购量呢,暂时为一千斤,大家也不要急,这个一千斤呢,只是暂时的,如果情况好,收满一千斤后,过不了几天,还会再次收购的,当然,以后这个价格,都不会降低!”
“小初啊,你真是太好了。”
“小初,你收这么多的豆子,干什么用啊?”
李初嘿嘿一笑,暂时保密。
得到了李初认真的答复后,本来围在家门口研究电灯的人,基本上都跑回家了,这年头,那个人家里没种点豆子啊。
没一会儿,就有不少人抱着麻布袋装着一包包的豆子来了。
李初又从村里借了一杆秤,当着大家的面,一一过秤,然后是多重,付多少钱。
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