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下)(18 / 19)
举行了示威游行。威尔逊的密友豪斯上校在1919年3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匈牙利刚刚屈服。我们正坐在一座露天火药库上,总有一天,一颗火星便能将它点燃。"
18、19世纪,欧洲人的思想曾唤醒和激励过美国人和俄国人。现在的情形正好相反。欧洲人正在别处寻找领导者,寻找思想。下一章我们将看到,20世纪20年代以前,欧洲一直是"一座露天火药库",随后,在1929年的经济飓风到来之前,安定、繁荣了几年。
最后,欧洲的霸权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因为这次大战对海外殖民地产生了影响。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居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同样具有破坏性。印度几个师在西线和美索不达米亚作战;许多身着法军制服的非洲人在法国北部作战;大批的中国人和印度支那人在后方的劳动营里服劳役。不用说,有过如此经历后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恭顺。例如,法国一位行政官员说,"1914至1915年间应征入伍的175000名士兵在法国和佛兰德的战壕中挖掘了古老非洲的坟墓。"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人们、观念和亚洲本身都在改变。"
革命思想还因与战争行为有关的宣传而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诚然,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所提到的只是殖民地民族的"利益"而不是"愿望"。但在战时,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差别,"民族自决"这一革命术语已不仅在欧洲而且在殖民地世界留下了印记。同样具有影响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亚洲的知识分子已为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所激励。他们引用过伏尔泰、马志尼和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的话。但现在,他们的后裔很可能引用马克思、列宁或哈罗德·拉斯基的话。1919年7月25日,孙中山博士为这一转变提供了证据,他宣布:"如果中国人民希望自由的话……中国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