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下)(6 / 19)
左派,以致新部长们大多是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认为立宪民主党人是俄国政界的激进分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为了反对列宁和他的布尔什维克,克伦斯基这时正同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合作。
布尔什维克革命 克伦斯基声称,他的主要目的是"拯救革命,使其摆脱极端分子"。在努力制止人们对财产的越来越严重的侵夺时,他警告说,将来的立宪会议对7月25日以后进行的土地转让不会予以承认。他还试图通过对某些罪行再采用死刑的办法在军队中恢复严守纪律的风貌。这些措施自然使克伦斯基极不受布尔什维克和其他激进分子的欢迎,对他来说不幸的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军人和其他保守分子的支持。他们认为他是一个软弱的、爱高谈阔论的政治家,要求他立刻采取措施击溃苏维埃。当他拒绝这样做时,一位名叫拉弗尔·科尔尼洛夫的将军发动了反克伦斯基的军事叛乱,公开宣布其目的是使政府不受苏维埃的操纵。
科尔尼洛夫叛乱的结果与原来的打算正好相反。正是苏维埃带头组织对科尔尼洛夫的抵抗,带头在他的军队中进行宣传,使许多士兵最后开了小差。因此,科尔尼洛夫主要是被苏维埃打败的;克伦斯基因而也发现自己处在苏维埃的控制之下。此外,随着舆论越来越转向左派,布尔什维克这时在苏维埃中也变得越来越有影响。到10月时,他们已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苏维埃中占多数。列宁这时断定,推翻克伦斯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已经来临。但他自己的政党仍不准备最后决战,因为他们担心,即使他们能推翻临时政府,也不可能维持政权。列宁的回答是,24万布尔什维克党员完全能统治俄国,为穷人的利益反对富人,正如过去13万地主统治俄国,为富人的利益而对付穷人一样。最后,在以辞职相威胁之后,列宁说服了党中央委员会投票赞成革命,起义日期定在11月7日。
实际的革命却是高潮突降。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重要地点——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只是在冬宫发生了流血事件,伤亡人数共计一个红军战士和五个红军水兵。克伦斯基设法脱身,在努力组织抵抗而毫无效果之后便逃亡国外。于是,临时政府屈辱、轻易地垮台了,这使人联想起沙皇专制统治的灭亡。这里没有战斗,因为11月时的克伦斯基如同3月时的尼古拉一样,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
布尔什维克轻易的胜利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得到了所有俄国人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