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15 / 21)
情绪低落,依赖失业救济,对前途不抱任何希望。
这些状况必然产生政治上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自由党的衰落,当时工人们因希望摆脱困境而愈来愈转向工党。因而,这种经济危机往往使英国政界趋于两极分化:有产阶级一般拥护保守党,工人阶级支持工党,中产阶级则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每一个党都有自己医治国家弊病的灵丹妙药:保守党提倡保护贸易制;日益衰落的自由党提倡自由贸易;工党提倡资本课税和重工业国有化。最终结果是保守党和工党一个接一个地交替组阁,但没有一个内阁能大大地改善国家的命运。
随着大战的结束,劳合·乔治首相于1918年12月14日举行了所谓的"非常时期大选"。他的联合政府因极端民族主义政纲而赢得了绝大多数席位——484席;这一政纲包括将战争赔偿金全部送回本国和严厉惩办德国"战犯"。尽管劳合·乔治获得了绝大多数席位,但他的地位仍不牢固,因为他的支持者中有70%的人是保守党人,而自由党人则分裂成他的支持者和在野的阿斯奎斯的26名追随者。这使工党成为主要的反对党,但由于它只占有63席,它不能指望向占绝对优势的保守党挑战。
劳合·乔治从一开始起就因长期存在的爱尔兰问题而感到窘迫。1914年大战的爆发结束了自由党让爱尔兰自治的尝试。新成立的新芬党在1918年的选举中获得了73席,这时,它正要求完全独立。这些代表拒绝在威斯敏斯特担任下议院议员,于1919年1月在都柏林聚会,并直布爱尔兰为自由邦,因而导致了残酷的游击战争;这一战争一直拖延到1922年劳合·乔治同意爱尔兰自由邦享有与其它自治领相似的地位时为止。
爱尔兰的这些骚动与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一起逐渐破坏了劳合·乔治的地位。1922年10月,劳合,乔治被迫下台,让位给安德鲁·博纳·劳,后者组织了一个清一色的保守党政府。11月举行的选举中保守党获得了多数席位,但工党令人吃惊地赢得了142席,而自由党仍意见分歧、软弱无力。1923年5月,博纳·劳因健康不佳而辞职,斯坦利·鲍德温继任首相。新首相提出了更高的保护关税,作为解决失业问题的办法,他要求1923年报月举行选举,对这种彻底背离英国自由贸易传统的办法作出裁决。在选举中,保守党失去了他们的多数票,但保有未超过半数的最多票数,其次是工党和新统一的自由党,分别获得192席和158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