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 (1)(14 / 22)
基本的军用物资都必须从几千哩以外的欧洲或美国运来。殖民国家传统的政治政策也在这最后较量的时候使它们自食其果:普通的印度人、缅甸人或印度尼西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应该为保卫他们心目中的暴虐的异族政权而战斗。他们在没有积极地欢迎和帮助日本侵略者的同时,采取了一种你们两家都该死的态度。日本人狡猾地利用这种感情,提出了诸如"亚洲人的亚洲"之类的口号。十分有意义的是,日本人只是在菲律宾群岛才遇到了有力的抵抗,菲律宾群岛后来于1946年成为一个自治共和国,拥有一支自己的、10万人的国民军队。
就在珍珠港事件发生三天后,日本人又取得了一个胜利:他们的以地面为基地的飞机在暹罗湾击沉了英国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肌"击退号"。因为这是两艘由精选的船员操纵的新军舰,所以,它们的损失给英国人的打击与珍珠港事件给美国人的打击一样大。"在整个战争中",丘吉尔后来写道,"我从未受到一个比这更直接的打击……多少努力、希望和计划与这两艘军舰一起沉没了。……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上,除珍珠港幸存的、正急忙驶回加利福尼亚的美国军舰外,再没有英国和美国的主力舰了。日本在所有这些浩翰无垠的水域上都是至高无上的,而我们在各处都是较弱的、无防备的。"
到圣诞节时,也就是珍珠港事件发生两个多星辨后,日本人已占领了关岛、威克岛和香港。他们侵入了以往一向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马来半岛的丛林。由于有多年与中国游击队作战的经验,日本人已使他们的官兵学会绕过敌军阵地,从两翼和背后发起进攻。他们携带轻型迫击炮和给养,利用轻型坦克、自行车和当地的运输工具,在地面交通很差的地区迅速行进。这些战术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到1942年2月15日,随着8万士气沮丧的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军队向5万日本军队投降,新加坡这一大要塞陷落了。丘吉尔将这一失败描写为"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和最大的投降。"不仅仅如此,新加坡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帝国主义在亚洲的光辉象【炫|书|网】征。它的沦陷对20世纪后半世纪的影响同苏联在对马海峡的失败对20世纪前半世纪的影响一样重大。
实质上,这同样的格局也在缅甸和印度尼西亚重演。1941年12月10日,日本军队越过了缅甸边界。到4月时,他们已占领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