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从大同盟到冷战(10 / 19)
,总是从希腊收集英国和美国的新闻报道,发动反攻,这是他们标准的工作程序"。
东、西方在德国的冲突更为严重,因为东、西方在那里下的赌注更大。战争的结束使德国没有中央政府。有的只是地方官员,在东部甚至连地方官员也没有,因为他们在不断推进的苏联红军到达之前就已逃走了。为了占领德国,同盟国将它分为四个占领区:东区(苏占区)、西北区(英占区)、南区(美占区)及与法国接壤的、较小的西南区(法占区)。柏林也同样被划为四个区,为确保政策的一致性,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就设在这座城市里。
当占领国面对管理德国的具体问题时,它们发现各自的目标和政策根本不同。苏联人要求巨额赔款,还想进行一场将他们的占领区转变为另一个"人民民主国家"的社会革命——如果可能,他们还希望这场革命能将整个德国转变为另一个"人民民主国家"。为此,他们赞成建立一个能促进其最终的共产化、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德国。同苏联人一样,法国人也决意要索取大笔赔款,但他们愿意建立一个松散的联邦,他们认为,松散的联邦对法国安全的威胁较小。英国人和美国人同法国人一样赞成建立一个联邦制国家,但他们在经济问题上反对法国人和苏联人。
1944年9月,罗斯福和丘吉尔接受了条件苛刻的"摩根索计划",该计划是由美国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提出的,其目的是要把德国改变成一个工业结构大为缩小的田园式国家。尽管这一目标在当时很诱人,但最终还是被放弃了,因为这一目标无法实现,除非让大多数德国人挨饿。当美国和英国发现必须将大量的粮食运入其人口稠密的占领区时,经济上的现实问题变得更加明显。大批德国难民已从东德和日耳曼少数民族在那里生活了数世纪之久的中东欧各地区源源不断地涌入这些占领区。为了供养人数已剧增的全体居民,伦敦和华盛顿认识到必须扩大而不是压缩德国的工业生产。苏联人的反应自然是对此表示怀疑和不满。
围绕赔偿问题的争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先前,在1945年7月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美、英、苏三国已一致同意苏联应从德国得到100亿美元的赔款,主要的办法就是提取德国的国外资产,拆除苏联占领区内的工业设备和西方占领区内不为当地经济所需要的工业设备。苏联人立即着手拆除东德的工厂,将工厂设备运回本国,同时还拿走了德国工厂当时的产品;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