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八卦鬼(4 / 12)
那看似隐晦的字里行间,知道幽忧子仍旧知己一般,所思所感仍是同她心有灵犀似的。
他的每一首诗她都似刻在心头一样倒背如流。
同时烟年也窥知,他将一种难以名状的牵念之情写在了诗中。
那些诗章,世人虽都朗朗上口争相诵读,却不知其真意如何。
连烟年也未敢确信。
在崔晔“殒命”羁縻州之后,烟年彷徨失措,回府暂歇。
“他来见我,劝我节哀。”慢慢地以手托腮,烟年的双眸朦胧,凝视着虚空:“他说你未必有事。但……”
那时候纪王已有意于她,暗中传信,卢氏亦知晓此事。
但烟年心不在皇室,是以竟坚决不肯。
卢氏只当她对崔晔一往情深,殊不知对烟年而言,若不是某一个人,其他的都是错。
崔晔见她停顿,不由问道:“但是如何?”
烟年道:“但他问我,若你当真不幸,我要不要跟他同去。”
烟年微微一笑,手扶着额角,眼中的泪却扑簌簌坠落。
崔晔道:“夫人如何回答?”
烟年摇头。
她原本未敢奢望,忽然间听得这样的言语,就像是头顶轰雷,还分不清是惊是喜,欲去欲留。
来不及仔细分辨回答卢照邻,崔府就已经去了人,说崔晔“回来”了!
烟年道:“那天家里传来消息,说你回来了,我便知道此生再无别的道理。”
谁知在飞雪楼上,卢照邻一时情不自禁的《长安古意》,那引人注目的四句之中,偏偏嵌了烟年的名字。
长安城千千万万百姓、达官显贵都懵懂不觉,唱“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又怎知道这里头掩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
而烟年在第一次听说这首诗的时候就已经心头通明。
同时她又有一种深深地悚惧,她知道此事怕是藏不住的
后来卢照邻因此诗入狱,烟年情急之下,便请崔晔相助。
虽有惊无险放了出来,那一身的病却也由此而起,因此细寻这其中的种种纠葛,实在是无法可说。
——直到此刻崔晔才发现,兴许不该怪烟年。
他跟烟年两个本就非一路之人,或许,只是或许,若没有卢照邻的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