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2 / 8)
日子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融合,毕竟林月亮现在是顾家的媳妇了,当女儿的好朋友和儿子的媳妇,在相处的方式上肯定是有所差别的,好在顾雅琴不是那种坏婆婆,林月亮也是家里人从小看到大的,一家人的相处还是和以往差不多,平平淡淡却又温馨。
似乎又是一眨眼的功夫,又到了报道回校的日子,再一眨眼,划时代的改革开始了。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几乎每一天,首都日报,京都晚报,华国民报等一系列重要报刊都刊登了这件大事,当天会议的主要内容,以及一些改革措施,都在报纸收音广播里被明确提到。
像水木燕京之类的名校,本身就身处政治中心,里头念书的又都是天之骄子,对于这样的重事也更加看重,那些日子,学校的放映室里总是挤满了人,随处可见四五个人拿着一份报纸激烈的讨论,唾沫横飞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那些没读过书,没什么见识的普通老农或是百姓也感觉到了风声的变化,所有人都期待着,在这次会议结束后,能给这个被黑暗笼罩了太久太久的土地新的光明。
事实上他们也没失望,一系列措施,显然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拿最小的事来说,政令明确规定了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自由,不受干涉,也就是说农民售卖自己的家多余的口粮或是农副产品不算割资本主义尾巴了,一些有手艺的木匠、泥瓦匠帮人家干活赚钱,这也是法律允许的了。
这还是最小的变化,许许多多有远见的人都从这次的会议里看到了曙光,察觉到自己发财的机会似乎已经到来了。
天知道顾丽等了这一天等了多久,她日也想,夜也盼,憋了一肚子赚钱的主意,没有施展拳脚的机会,都快憋死她了。
因为政令刚出台没多久,百姓多数还在观望的阶段,毕竟这些年政令朝令夕改也是常事了,谁也不想自己白天出去卖东西了,晚上政令又该了,这下好了,钱没赚多少,到是把自己给搭进去成□□对象了,那又算什么事呢。
因此大伙都在看,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一个礼拜后,大学边上,市委工委办公楼外头出现了几个小摊子,卖的都是地道果腹的家乡小吃,味道好,种类新鲜,重要的是价格和食堂里卖的差不多,不少人也都愿意尝个鲜,毕竟这几处地方的都是手头宽松的,食堂吃了那么多年也早就腻了,并不介意花差不多的钱买点好吃的犒劳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