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2 / 3)
成了。
之后的半年时间就是最后的后期制作了,所有素材、片段也正好制作完成。
从筹备到成片,超过两年的时间,这也是算是用时比较长的了,除了墨镜王那个异类之外估计没有几个人会这样玩。
电影也是一种投资,最好的投资当然是周期短、收益高了,两年的时间存在太多的变数,有这么多时间房子都建好一栋了。
最后李木核算了一下最终的制作费用,包括演员片酬、剧组工资、特效费用以及一路上的吃住、路费等等差不多快十一亿了。
虽然比预期的十亿要高一点点,不过都在李木的承受范围之内,而且当初他和于东、王长天、韩三坪他们都说好了,如果投资不够的话大家按比例各自追加投资,最后的收益也是原先的比例分配。
不管在哪里,哪个行业,涉及到利益分配总是最麻烦的事情,电影圈也不例外。
影视项目的投资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投资,影视项目的投资及分配有着自己的复杂的体系。
钱的问题从来都是大问题,账都算不明白,投资要想有盈利就基本别想了。
一般情况下最简单的投资分配模式当然是出资分配比例完全对等,这样的账也是最好算的。
复杂点的模式有多出资,少分配。投资比例、版权比例、分配比例不完全一致的,一般是各投资方的资源不同,进入项目的时间不同,对项目的影响力和地位不同。
比如项目发起方,主控项目,有时候投资百分之五十就能占到百分之七十甚至更多的利益,而且最终的版权也没有其他投资方的事。
同样的额模式还有溢价分配的,项目进行到一半预算不够,但是这个时候此项目已经完全展现出了盈利的潜力,就会有投资方溢价投资。
还有以版权、劳务、创作甚至是资源折抵的方式,不出资还分配。
其他的还有固定投资,不管盈亏,都要支付商量好的分成。
保底风险投资,这一般是投资方比较强势,赚了多分,亏了保本。
而像这个项目就好算得多了,不用管溢价什么的,也没有其他的附加条件,同比例的投入,同比例的分成。
其实说起来李木还是吃亏了,他还要出剧本、出人、出设备,另外几家只要出钱就行了。
不过相应的他们的宣发资源也会向这边倾斜,也就没什么不公平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