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诗的故事(求推荐票)(2 / 3)
他的一样,也不知道是不是脑子有洞。
这么种田、这样的生活,值得么?
这个问题,就像是一道霹雳一样,在温燕青心中闪过一道炸雷。一道道感想,似凭空出现,活跃在心间:
这首诗,是陶渊明写的。
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
当他辞去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
温燕青记得,她小时候,看着父母在田间耕作的时候,也问过自己这么一个问题。值得么?
现在她其实也不太懂,父母耕作不值得,那自己教这么多年书的话,又值得么?
一时间思考着,竟忘记了自己还在看书。那拖着语文书的双手,就那么僵在空中,也不继续看下一首诗。她心中早已被事情和思绪给堆满了,哪还有精力管其他的。
罗伟自然看得清,这位大姐的反应,比那赵力还要明显。
计费器上的数字还在跳,这都好几百了。这才过去多久啊,十几分钟?罗伟撇了撇嘴,突然间体会到了赵力的感觉。
温燕青回过神,看着眼前的语文书,眼中尽是骇然。只来得及给自己女儿一个安心的神情,便又沉浸在了下一首诗当中。
刚刚那种感觉,温燕青,哪里还放得开。身为一个老师,自然知道,这种体验代表了啥。来不及多想,直接翻开了下一页。
同样是一首诗,《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和刚刚的归园田居,绝对是两个意境。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一次的温燕青感觉自己来到了边境,而且似乎和之前旁观者不一样。
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也不是田园生活能比拟的。在边关的战士们,那种爱国精神,不畏环境的考验,镇守边疆,为我们的国土而奉献,为我们的安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