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我们结婚吧(2 / 12)
。。”
听着他说话,我心里的那股悲伤之情再次涌了上来。此时的我不知道敦恪格格地去逝,最终的责任是否该归咎在康熙的身上:如果不怪他吧,可他明明知道敦恪身体自小就不好,为什么还要把她嫁到蒙古去;如果怪他吧,如今看看他的难过样,竟也不屑于天下失去儿女的那些普通的父母们,他那股痛失亲人的悲伤之情,更不屑于我与敦恪的结交。
忆着忆着,康熙接着道:“她跟朕聊了有一会儿,突然对朕说:‘她手下有个小丫头,极善讲笑话,还说但凡听过她笑话的人,就会忘掉烦脑和忧愁。还问朕是否也想听听。。。朕答应了她,她就吩咐:叫马尔泰。若赢觐见。。。”说到这儿,康熙停顿着,犹豫着,忧伤着,最后终于继续说:“可是朕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你的影子,不仅如此,朕的敦恪格格竟也突然之间不见了。。。朕正惊慌,却猛地睁开了眼,这才发现只是小憩一梦。。。”说到这儿时,康熙叹了口气,接着道:“每当朕想起敦恪,心中总是难以释然。。。可想起刚才她在梦里说‘手下有个小丫头,极善讲笑话,还说但凡听过她笑话的人,就会忘掉烦脑和忧愁。’所以,朕特此召你来,想认真听听你讲的笑话,看是否真如敦恪所说:可以忘掉烦脑和忧愁?”
让我讲笑话,那简直是小菜一碟。只是我不明白此时的康熙是什么意思,他今个为什么意气风发突地把我叫到他身边,闹了半天只是想听我给他讲笑话,他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啊?
我正踌躇着,不知所措着。突听立于康熙一侧的若曦道:“奴才斗胆,替妹妹先说一个笑话给万岁爷听,也顺便给奴才的妹妹好好酝酿一番的时间。”康熙闻言,笑道:“也好,就依你。你且将你的笑话讲来听听!”
若曦清了声嗓,开始讲道:“说:两个纨绔子弟外出游玩,见一横匾上书『文廟(庙)二字,一人说是『文朝』,一人说是『丈廟』。正争论不休之际,从里面出来一个小和尚。二人就问小和尚:这里是文朝呢,还是丈庙小和尚手里拿着个饭钵,不耐烦地回答:『不知道!师父叫我去齊(齐)呢。』二人一听,不对呀,和尚外出要饭叫『打齋(斋)』,怎么叫打齋呢于是三个人争了起来。在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三人决定一同去请教村里的教书先生。教书先生听了事情的原委后,直抓脑壳,说:『我要查一下词果。』——他把词匯(汇)的『匯』读成了『果』。这一来更加热闹了,四个人争得不可开交。古时候有个规矩,民间的纠纷不能解决的,要上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