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师恩难报(三)(6 / 8)
徐氏三兄弟本是奉父命而来,向吴天远与李越前陈说利害,劝他们悬崖勒马。可是他们尚未说出任何道理来,人家就已经下逐客令了,实是令他们的面子上极为难看。可是硬赖在这里只会更加丢面子,不得已之下徐氏三兄弟只得起身向吴天远三人告辞,显得十分狼狈。
而吴天远也没有相送,他的临别赠言也是与众不同的:“三位公子回府后请转告令尊大人:别管那许多闲事,照顾好自己才是上策。朱元璋现在对朝中的功臣宿将心怀戒惧,焉知他什么时候便会对付令尊大人?”徐氏三兄弟闻言皆是全身一震,也不敢接吴天远的话头便匆匆忙忙地离去了。
吴天远说得没有错,到了洪武十七年,“魏国公”徐达在北平时背上便长了一个疽。而朱元璋却派人为徐达送去了一只蒸鹅,徐达几乎是含着眼泪吃下了那只蒸鹅,次日便暴卒,享年五十四岁。而朱元璋也假惺惺地为徐达辍朝,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肖像功臣庙,位列第一。其后徐氏一门二公,与整个大明朝相始相终。不过在诸位开国功臣之中,徐达较之李善长之流死得也算是比较体面的。
徐氏三兄弟前脚刚走,后脚便进来一位锦衣男子,据他自我介绍说是受太子朱标所遣而来。来人向李越前传达了太子的旨意,其主要大意是让李越前不要再轻举妄动,至于搭救宋濂的事情则包在太子的身上了。现在李越前也知道太子是皇帝的儿子,是未来的皇帝,而且宋濂也是太子的老师。如果有太子出面救宋濂,宋濂被赦免的希望也会大些。
李越前只听得满心欢喜,刚准备答应那名锦衣男子,柳含烟却替他进行了回答,说是大家都是宋老师的学生,不能只让太子出力,自然应该各尽其能地去救宋老师。那锦衣男子见柳含烟委婉地回绝了太子的请求,也显得颇为无奈,又力劝了李越前数句,而柳含烟在一旁将口风把得很严,他也实在是无法达到目的时,这才悻悻离去。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出乎了吴天远与柳含烟的意料之外。那锦衣男子走后,却又陆陆续续地来了不少访客,一时间整个前厅当真可以算得上是高朋满座。在经过这些访客自我介绍后,吴天远与柳含烟方知这些人都是由朝中大员派来的说客,甚至连韩国公李善长也派来了使者。
这些说客可真令人心烦啊,说出来的话又几乎是众口一词,无不是劝吴天远与李越前要悬崖勒马,不要执迷不悟,以免铸成无法挽回的弥天大祸,并且说什么如果吴天远与李越前不答应,他们就赖在这里不离去之类的话。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