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就绪(3 / 4)
是两张黑白相片。旗娃捏着照片晃了晃脑,自言自语了一句:“这,是不是黄连——不,黄班长说的那个洞啊?”
李科长缓缓点头:“是。但是这个洞呢,我们确定不了它的具体位置,所以你们看好这张照片,给我记下来,说不定能帮上忙。”
照片一一传阅,两张照片终于到了我手中。第一张照片比扑克牌大一点,上边儿积着一些年月留下的白斑。这应该是一个人的留影,因为照片的中央,站着一个人。
那人揣着裤兜,穿着一件背心,顶着一头施工帽,他身形懒散,笑容满面。看脸貌,这人还是个老外。老外的背后呢,有一个大坑开在地表,坑上支着很高的钢架,边上有不少人在施工。
见此,我瞬间就联想到了那故事中的情节。照片里记录下的画面,恐怕就是苏联“军事科研工程”的掠影。现在亲眼看到故事中的场景,虽然与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但我终于相信,故事里的种种情节,都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
但照片取景范围太小,这施工的地方在哪里,周围又是何等景象,根本没有线索。
第二张照片,要小一些。照片是两个人的合影。这次照片里有两个人,主角也不再是老外,而是两个中国人。两个人并排而站,一高一矮。高个子的很瘦,白衬衫,黑框眼镜,跟邓鸿超一样的知识分子穿着,但年龄要大很多。
而较矮的那个人,身着军装。军装是我没穿过的型号,所以他肯定不会是和咱们同一个时代的军人。他腰板挺直,笑容满面,一手提着步枪,一手搭着身旁那个高个子的肩膀。而高个子则表情严肃,他背着双手,直视镜头。两个人的表情,在照片里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照片的背景,是在一堆破损的水泥块前。水泥块下是裂开了缝隙的坝子,照片里的远景里还能看到更多破损的水泥钢筋。
不用说,照片里的情景,又一次印证了我脑海里的那个故事。那名士兵,恐怕就是工兵班的人,而一旁的知识分子,想必就是考察队的人员。
捏着照片的手有些颤,我盯着两个人的脸,忽然觉得他们是从那则“异闻”里钻了出来——当我脑袋里那个故事中的人物还是模糊不清的时候,真切的两张脸庞,补填了那些空白。就像是上午做完了梦,下午就遇到了梦里的人。
我楞盯了几秒,就将它传给了身旁的王军英。我回忆着两个人的脸庞,想出了神,然后在脑海里,用两张实实在在的面孔,将那个诡异的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