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原委(3 / 5)
……”刘思革看了一眼我手中的冲锋枪,继续说着,“这待遇确实好,有些老军头混个几十年,都不一定赶得上我们这一趟。”
“但是你们就没琢磨琢磨,这么好的待遇,凭哪样要配给咱们这些基层?”刘思革额头上的皱纹挤起,又对我反问一句。
“任务需要啊,你以为随便哪个大头兵都有这些待遇吗,我们是大队里挑出来的,挑得出来,才有待遇。”我反驳了他的话。
旗娃总算找到了话头,他立即附和我说:“对,咱几个是拔尖儿的!”
看着刘思革那张严肃的脸,我忽然觉得,尽管之前对他猜忌数次,这老小子的形象在我心里也翻转了数次,但我还是没能彻底了解他。这张在芭蕉林里的有些反常的正经脸让我意识到,要识穿一个人,不如我想象的那般简单。
事后想来,刘思革应该是我们一生里都会遇到的一种人。这种人,在我那个年代里,尤为居多。他们平日里笑笑呵呵,疯疯癫癫,不会在话头上跟你起冲突,会和你相处愉快。他们摸棱两可,似是而非,不会公开发表观点,也不会随意站队。
但同时,他们又勤于思考,善于分析,不会被其他人的观点或者口号所左右。他们谈不上睿智,但肯定有一点聪明,因为他们表里不一,总爱用憨傻的外表,去掩盖机敏的内心。
这种人或许是政治气氛紧严下的产物,但事实上,除了刘思革,我还认识几位这样的人——也或许他们天生就这样。
芭蕉树下的刘思革点点头,道:“拔尖儿的侦察兵,对,没错,这自然是一方面。”
“昨天黄连讲的那个邪门故事,你们都听到了。”他接着说,“咱们扯着心把子,再琢磨琢磨,这趟路这么长,竟然不配电台,不配发报机,就把咱扔到这敌人大后方来,奇怪不奇怪,有没有毛病?”
“侦察处长也让咱宣誓了,这趟子任务,不能向任何人说出去。老吴,你当这么多年兵,有没有遇到过?”他问。
“这次不一样,上头交待得很清楚了,宣誓是任务需要。”我答。
刘思革尽管问话一句接一句,但他显然不关心我的回答。这老小子接着说:“所以我琢磨出个结果,这次咱们就是接了张单程票。你们想想,就算把大学生送到那洞子里去了,又能找到些什么家什?这个兴许是我文化不高,搞不懂,打不了保票,不过我晓得那个洞子很邪乎,科学家都会在里面摸不着脑门子,说找不见就找不见,那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