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稻种与火种(2 / 3)
“这个万万不可,这种子是阿虎搭配了目前能寻到的最好的几种稻子统合出来的,相对来说杆子更粗壮,结穗也更丰硕,可这种子虽然不像骡子似的不能繁衍,却容易一代不如一代。”
柴宗训沉吟了一会儿,才有点不甘心地问道:“你是怎么打算的?这么好的种子不让百姓都种上有点可惜了。”
“其实臣的想法里,这种子最好由皇庄播种,湖广一带地广人稀,虽然不若关中平坦,沿河的平地却也不少。配合新做的机器,只需几户人家就能管一片塬子。”
“出来了,稻子称出来了。”崔瑛还想和柴宗训说些什么,可柴宗训和他自己的注意力都已经转到这句话上了。
“怎么样?”
“多重?”
“刚收了一亩地,”从隔壁走出来一个手里托着算盘的少年,欢喜道:“收了有十石粮食呢。”
“这么多!”一众人等惊叹道。
“差不多,不过今年冬天得多种点豆子和苜蓿,把地养养。”崔瑛解释。
“你刚才说这种子种到皇庄?”趁着众人都在惊叹产量,柴宗训拉了崔瑛到外面去,边走边问道,“这是个什么意思?”
“是这样,”崔瑛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回答道:“百姓的消息说灵通也灵通,说不灵通也真挺闭塞的。臣挺怕百姓们为了多收粮食而买种子,头一个这里能生产出来的稻种有限,要供应得上得等阿虎收几个徒弟再把他们带出师再说,这个没个二三十年出不来;第二个,若有人拿普通稻种甚至更差的稻种冒充这种稻种呢?这不是白白耽搁耕种时间吗?若在皇庄里,就要简单些,而且皇庄如果够多,完全能供应上百官和军队消耗的话……”
话不用说尽,从小在柴荣面前长大的,斗争经验丰富的柴宗训立马就知道掌握了粮草的好处。
“那百姓呢?”
“减少交粮的税收?”崔瑛思考了一下说,“鼓励百姓除了种植自家的口粮之外,多种些其它经济作物,桑、麻、棉之类的,和各种蔬果。南方的杜仲、大鹿角藤胶什么的,正好供应纺织作坊和其它一些手工作坊。”
“不过如果有百姓真弄到了这个种子,也不要紧拦着,由他种去,这样如果以后种子数量多了,推广也容易些。”崔瑛补充道,“太神秘了好像也容易谣言四起。”
“倒也是个不错的想法,”柴宗训点点头,“朕再考虑考虑。”
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