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初开盛世—第十六节 改正朔(三)(2 / 3)
老祖宗们没给他们提炼“三人行”之类的话。更重要的是,其他学派的局限性很强,非此即彼问题极为严重。
没办法,孔子受了一辈子气,可人家讲的话很实用。
这,也正是儒家思想的博大,她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运用一切。能够把任何东西作为自己的技术手段,去实现自己想要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忍辱负重,可以委曲求全,但内心的坚守却从没动摇。也许你认为太过功利,可这正是儒家思想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人性。
其如水,看似柔弱,却可以浸透一切。涓涓细流时,任何阻挡都可以改变它的流向;可一旦汇成滔滔洪流,就可以掀起惊天骇浪。
直到今天,这个思想体系,依然影响着我们,在每个人内心的最深处或多或少都留存着这股暗流。我们应该庆幸。
对刘恒来说,公孙臣所言算是旧话重提,贾谊早在十几年前都已经讲过,没多少新意,因此也没引起他的重视,直接下诏把此议交给丞相张苍审鉴。
张苍在朝廷里混了这么多年,树大根深,那会把把小小的公孙臣放在眼里。更重要的是,历法本就是张苍的专业,现在有人拿这个话题来说事,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因此,张苍很自信也很干脆地把公孙臣斥责一番后,把此议扔到了一边,不再提起。
整件事情似乎可以结束了,民间传的神乎其神的东西,“专家”第一时间站出来“辟谣”,没道理不相信。再说“水德”、“土德”这么玄乎的问题,谁又能证明自己是对的?公孙臣口口声声说是“土德”,还拍胸脯表示“将有黄龙现世”。那“黄龙”在哪?如果不出意外,公孙臣会毫无悬念地步贾谊的后尘。
然而,第二年,意外很快就出现了。
史料记载:文帝十五年,黄龙见成纪。
我翻尽史料,也没查找到关于这个“黄龙”更多、更详细的记载。至于这个“黄龙”长的是啥模样,有没有爪子有没有鳞,就更难说清楚了。
说实话,我是不怎么相信有这么个“东西”的。然而,史料白纸黑字记录下了这句话。通常情况下,我遇到自己搞不明白的“东西”会绕道走,尽量不去瞎掺合。然而这一次,我是绕不过去了,因为这句话是整件事情的转折点。
个人认为,很多事情是会以讹传讹的。至于有没有“黄龙”不重要,出没出现更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人相信有这种东西,并且出现过。就如同陈胜吴广起义起义前的狐狸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