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节 改正朔(七)(2 / 3)
都能干出点成绩。
张释之刚当上门头没几天,就干了一件很吸引人眼球的事情。
事件起因是这样的。一天刘恒召太子刘启、梁王刘揖进宫,兄弟俩乘车就往里边跑,至司马门没下车直奔而入。
按汉律规定:除天子以外,任何人不得乘车入宫(皇帝专门交代的除外)。但刘启身份特殊,一般人没胆量在他们身上做文章。所以,此类事件也发生过很多次,但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好我好大家好,从没人过问。可不曾想张释之是个愣头青,拦住刘启、刘揖两人,不但不放行,反而给他们扣上了个“大不敬”的帽子。
如此一来,刘启不乐意了。刘启的性格特点是执拗,用老百姓的话叫“别劲”。这个人将是我们随后的主角,到时我们将会介绍他的这一特色。
张释之叫他下车,他偏不;张释之不让他进宫,他偏要进。两个执死理的家伙干上了。
夸张的是,张释之头脑一热,连人带车给扣了下来,任凭刘启扯着嗓子吼,就是不让他进门。
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下来。刘恒纳了闷,叫刘启、刘揖进宫,可左等右等不见人影。刚准备派人出去打探,已有人跑来,跪在地上哭诉道:太子被公车令扣住了。
刘恒一惊,还没来得急表态,张释之弹劾奏章也报了上来(办事效率的确不是盖的)。一个门头弹劾当朝太子,胆子不是一般的大。要是换了别人,脑袋早就搬了家,可张释之是执死理的佼佼者,根本卖太子的帐。
刘恒接下来的行为大出所有人的预料。他摘掉帽子,亲自跑到门口去向张释之赔罪,用行动鼓励了张释之的行为。而就在此时,长乐宫的薄太后也闻得此事,专门下了道特赦令送了过来。至此,刘启、刘揖才得以顺利进宫。
张释之算是出了名。一个门头扣住太子,让皇帝、太后跑来求情,“胆大包天”四个字已难以形容这个人了。
纵观整个古代史,刘恒是所有皇帝之中极为特别的一个人。深通权术但不失厚道,行事不显山漏水但极为实用。他所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拿捏的恰到好处,不温不火还收效颇丰。应该说,在他身上,道家理论得到了充分展现。
张释之这次把刘启、刘揖兄弟俩搞的极其狼狈,但得到了刘恒的赏识,不但没让他穿小鞋,反而升了他的官——中大夫(贾谊也干过)。刘恒的胸襟可见一斑。
中大夫还没干两天,刘恒又给张释之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