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削藩大略—第四节 不满(2 / 3)
”非同寻常。
刘启称帝后,无论是大政方针,还是廷狱量刑,所有事情都会征询晁错的建议。并且只要晁错拿出了方案,刘启通常会采纳。甚至三公九卿们拿提出的建议,还得经过晁错审定后皇帝才会认可,否则根本办不了。况且皇帝做出的决策,也只下给晁错,经晁错手才能转发到各部委。
久而久之一个严重的问题出现了。
过往,三公九卿直属皇帝,其中丞相为最。而现在风向改了,三公九卿和皇帝之间多了一个层级——晁错。他一个人,几乎架空了整个政府部门。更在很多时候,丞相申屠嘉做出来的决议,内史晁错大笔一挥就能给他改的体无完肤,这口恶气,任谁都受不了。
刚继位的刘启用这种掉了个的机构设置,一举掌控朝廷大权。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晁错很有能力;同样,他也很危险。不过他此时是顾不上考虑这些的。
然而,大家虽然很不满,却无可奈何,连丞相申屠嘉也无计可施,因为刘启对晁错的信任是无人可以比拟的。
就在此时,晁错的老对手进京了。这个人是袁盎。
袁盎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说话难听程度不比晁错逊色,得罪过的人也一点不比晁错少。可有意思的是,性格相似的两个人,恰恰尿不到一壶。这二人的关系甚至可以用“水火不容”四个字来形容。
两个人在很早以前就接下来梁子,至于接梁子的缘由不得而知,但表现的非常出格。
按照常理,在朝廷混了几十年的人,纵然之间心存芥蒂,也不会表现的太过明显,通常会背地里发暗箭、使阴招,明争暗斗,置对方于死地。
而这二人的表现却很直白——从不搭腔,晁错居坐,袁盎去;袁盎居坐,晁错去。并且一有机会就把对方往死里整,不拼的你死我活不算完。
这么一个人,按理说在此时是不适合进京的。因为晁错的势头正足,做为“世仇”,脑子只要稍微正常点,就不会选在这个时候露头。
而袁盎还是在这个时候进京了。说实话,他这次进京,要么是找茬来了,要么是送死来了。但不管怎么说,他是奔着晁错来了。如果晁错是个“闯祸精”,那袁盎绝对算是根“搅屎棍”。互不对眼的两个人,半斤八两,谁也不用笑话谁。
不过袁盎进京的理由很充分——省亲。
前边介绍过,早在刘恒在世时,他一连说了几次话,甚至把当时丞相张苍、御史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