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节 暗斗(二(2 / 3)
刘濞是吴王,袁盎是丞相;一个是领导,一个是下属;领导给下属发奖金,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谁要是连这钱都不拿,绝对是个傻子。如果这都算是受贿的话,那天底下就再也找不到清廉之人了。
并且刘濞有几座铜山,富得流油,钱多的根本花不完。对他来说,给手下发奖金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更何况,不仅给吴国地盘上的公务员们,甚至朝廷里的很多人收过他的“奖金”。别人拿钱没事,可袁盎拿钱就要被砍头,真够倒霉的。
收了钱不但没发家,还一文不少地被充了公,甚至把几年工资也给搭了进去。被消遣成了个穷光蛋还不算完,晁错甚至准备要他的命,这不光掏本钱还付利息。真是个倒霉透顶的家伙。
不过话说回来,这条罪名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成立。毕竟刘濞给他发奖金,不是表彰他为吴国做过什么贡献,而是拉他上贼船。在这个层面上做文章的话,的确是一份不小的罪名。
何况刘启和刘濞根本就不对眼,刘濞认为好,刘启偏说坏;袁盎去和刘濞做朋友,自然而然就站到了皇帝的对立面。晁错正是瞅准了这一点,才敢旁若无人地消遣他。
袁盎很生气,但也很无奈,满肚子苦水没地方倒,一天到晚不是唉声叹气,就是问候晁错全家。他现在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而晁错却很惬意。叫你小子狂,弄不死你。
就在此时,窦婴急急忙忙进宫了。他没去找太后,而奔着皇帝来了。
跪在刘启面前,窦婴说了这么一句话:“吴王骄横,若因受贿而诛袁盎,恐使吴王投鼠忌器,徒生祸患”。
刘启闭着眼睛想了一会,然后点了点头。
窦婴退出后,晁错捧着判决书迈了进来。只需皇帝打个勾,出去就能拧掉袁盎的脑袋当夜壶。
晁错是有一些把握的。因为他清楚皇帝不喜欢袁盎,甚至不准他进宫奏事。连面都不让见,绝不会关心他的死活。
然而,当晁错把奏章呈上去后,刘启却问了这么一句话:“量刑是否太重?”
晁错有点不怎么相信自己的耳朵,忖度一番后说道:“袁盎与吴王勾结,反对削藩,若纵其为乱,久后必生祸患。”
刘启微微一笑,“晁大夫何必如此心切?此举恐迫吴王太促。”
晁错舔了舔嘴唇,,“削藩已势在必行,请圣上明察。削之反,不削亦反。与其和诸侯百般周旋,不如早下决心。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