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2 / 3)
按他的说法,自己搞出这么大动静,并不准备反抗朝廷。更不是要当皇帝,只是杀晁错而已。他刘濞好像是在大公无私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然而,就这么一个胡诌乱扯、谎话连篇的东西。还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檄文发到各路诸侯手中后,绝大部分人嗤之以鼻,可有一个人却动了心思。这个人是淮南王刘安。
刘安的老爹叫刘长(刘邦的小儿子),就是前边把谋反工作搞成荒唐闹剧的那一位。当初刘长谋反不成被抓,汉文帝没砍他的头,反而要把他往深山老林送。行至半路。刘长觉得太丢人,绝食而死。
四年后。刘恒为稳固帝位,也出于一片好心,把刘长的三个儿子找出来,将原淮南国一份为三,全部封王——长子刘安为淮南王,次子刘勃为衡山王,小儿子刘赐为庐江王。
虽然大家都被封了王,但心境却不尽相同。刘勃和刘赐虽然对老爹的死很伤怀,但没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可刘安就不同了,耿耿于怀,一门心思想要谋反,而且整天瞪着两眼找机会。
要说刘安这个人挺有与意思。做为一方诸侯,把自己的生活搞的很枯燥。不爱射猎放狗跑马,专好读书弹琴,并且文学造诣很深,还留下了一部很有名的书——,当然这是刘安集数千宾客共同完成的,非他一人所作。夸张的是这位仁兄还爱搞发明,豆腐就拜他所赐。说白了,这是一个爱读书、搞学问的书生而已。
俗话说“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刘安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在造反这件事上,还要比老爹搞怪的多。
刘濞的造反檄文传到淮南后,刘安激动万分——造反的机会来了。当即在吴使面前表态:发兵相应。
说干就干。也不做准备,直接召集臣属,打开天窗说亮话,商议造反。
他慷慨激昂地表完态后,淮南国丞相站了出来,“如要发兵,臣愿为统军将领。”
听丞相这么一说,刘安乐了。难得丞相如此热心,积极主动地帮自己解决难题。既然如此,那就是你吧,反正我也不懂军事。
就在刘安怀揣感激之情准备睡觉时,丞相有了举动。不过他的举动把刘安搞的眼花缭乱。
丞相得了军权后,放出话“护卫大王”,并当即派兵里三层外三层地把王府包围了起来,别说外人进不去,连刘安自己都出不来。
接下来是修筑城墙,整军备战。但其选择的对手不是朝廷,而是刘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