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3 / 4)
不,蒋爱国咬咬牙给家里也买了个。
这个时候的收音机是拎在手上的,可以听磁带,也可以收听广播,比较受欢迎的是评书。三国,隋唐演义这样的评书最是流行。
毕竟爸妈一辈子不容易,两口子一辈子经历的多,战争,饥荒,好不容易天下太平了,蒋爱国也愿意他们享享福。
再者说了,钱不就是用来花的么。对于花钱,蒋爱国不心疼,作为一个男人,能给家里人花钱才算有本事,证明能挣到钱啊。
两口子拎着收音机坐车回去,一路上被人搭了不少话,问这收音机多少钱啊,又问两人做啥事儿的,夸赞两人有本事啥的。
这年代,村上也就村长家有个收音机,平时宝贝的很,至于电视,都没通电,更别想了。
回到家,看到收音机,蒋康夫妻自然震惊了,虽然高兴儿子孝顺,但是儿子花大钱买这个东西,两口子心疼啊,心疼的同时还有些小骄傲。
这整个村子,谁有他们儿子有本事,如今她们两个老的出去,哪家不都积极打招呼,之前那些日子好的亲戚,如今各个反过来跟他们说好话。
两口子如今过的可拉风了。
当时,蒋爱国就给蒋康调了个台,正好在说隋唐演义,刚还说蒋爱国乱花钱的蒋康,当然午饭都没怎么用心吃,一颗心尽在评书上了。
蒋康爱听评书,张萍却不是多喜欢,她爱听邓丽君的歌,正好蒋爱国带的磁带是邓丽君的,这不,下午蒋康去田里的时候,她听了一下午的歌,晚上做饭的时候就开始哼几句了。
因着蒋爱国这个收音机,村里人都晓得蒋爱国发大财了,就是之前不愿意出门的蒋爱华,这会儿也有些心动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蒋爱华还说了,如今镇上好多人跟蒋爱国学习,在纸盒子上写上自己的手艺,蹲在镇上找活干。他闲的时候也去镇上摆过牌子,愣是没人找他,晒了一整天,脖子上晒没一层皮,也没人找。蒋爱华不懂为啥,就找蒋爱国取取经。
蒋爱国问了蒋爱华镇上情况,一听笑了,“哥,咱们镇子就这么大,如今这么多人出去卖手艺活,市场早饱和了,在镇上不划算。我看,就是县城,也小了。哥,我跟你讲,外面的世界特别大,你既然有些出去,就去大城市,上海北京,哪里繁华去哪里。”
蒋爱华一听,顿时露了怯,忙笑着摆手道,“还北京上海呢,我连咱们市里都没去过两次,还去上海北京那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