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调研(一)(2 / 3)
。同志你看,这葱白多大啊,咱平时吃的葱有这么多白吗?”那妇女看几个人穿着光鲜,像是有钱人,忙起劲地夸着自己的葱。
“你这葱一亩地能产多少啊?”
“同志,你到底买不买啊?怎么光问俺这些没用的?”老百姓是最讲实惠的,你说的再好听也没用,他是不会听的。
“你回答几个问题就行,我买你三捆。”永梁自是知道这些,连忙说道。
“那好,先给你称好,你给了钱,俺陪你啦一晌都行。”这个妇女也是个不见鬼子不挂弦的主。
永梁掏出一百块钱,递到她手里,说道:“先啦呱,这回放心了吧。”
“哎。还是这大兄弟敞亮。一会儿多退少补啊。”那妇女把钱放到腰里的包里,笑嘻嘻地说道。
“亩产多少?”
“一般能达到八千斤,要是在沙土地上种,能达到一万两千斤以上。”
“啊?这么多?”
“挣不少吧?”
“一亩能卖二千块钱左右吧。”
“那不发了啊?”
“这不算什么,我们书记搞的大棚才挣钱哩,人家一个大棚种黄瓜,到冬天十块钱一斤,光从阳历年到年下这一两个月都能挣两万多。”
“你是哪个村的?你们书记叫什么名字?”张文燕问道。
“干什么?你们不是有别的事啵?俺可告诉你们,书记可是好人,他带领俺致富,免费培训俺种菜技术,你们要是当官的,要是想对俺书记弄点事,老百姓可不答应。”那妇女警惕地问道。
“大嫂,我们没有恶意,就是想找他谈谈种菜的事。像他这样的好官,谁也不敢对他有什么不利,你说是不是?”张文燕说道。
“也是。看你们也不是坏人,俺是三才村的,书记叫王大义,喏,看到那几个大棚了么?他肯定在那里。”
“谢谢大嫂,我们去找王书记谈谈。”张文燕说着跟那妇女道了别,与马学祥一起向前方的大棚走去。
永梁让黎洪林拿了三捆葱放到后备厢里,对那个妇女说道:“大嫂,三捆葱一百块钱够了吧?”
“哪用得了这么多?二十块钱足够了,等着我再找你八十。”
“不用找了,大嫂,陪我们啦了这么长时间的呱,就当赔偿你的损失吧。”
“这怎么好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