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调研(二)(2 / 3)
你不用把我们当领导,就当我们是去你家走亲戚的,今天中午就用你们种的菜招待我们就行。马秘书长,咱就来一顿素菜宴?”
“当然好了。”马学祥笑首答道。
“那好。市长,秘书长,请。”王大义在前面带路,出了大棚,往自已家里走去。
来到王大义家,王大义让媳妇准备中午饭,他则和张文燕、马学祥、王永梁说起了自己建大棚种蔬菜的事。
王大义,1941年生,1965年入党,1978年担任三义村大队书记,任书记14年。
1989年冬,王乐义顶着冷嘲热讽,带领全村17名党员研究成功冬暖式大棚技术,在零下10多摄氏度的深冬生产出顶花戴刺的黄瓜时,他们没有一个竞争对手。黄瓜20元一公斤仍然“有价无市“。大棚黄瓜种植成功的第二年,王大义带领大家又进行了17个蔬菜品种的种植试验。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没有把这些技术敝帚自珍,而是无私地向全村村民传授推广,带动了全村及周围村冬暖式大棚的发展。现在已经有3000多个大棚了。
“大义同志,不知道你们遇到什么困难没有?”张文燕问道。
“市长,困难是有。第一就是信息不畅,难以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有的菜种的时候可能是二块钱一斤,但到了卖的时候,可能就变成了二毛一斤,这个损失太大了。第二就是没有形成产业化,在运输、销售方面还是一盘散沙;第三就是集约化程度还有待加强,规模还是太小,如果大棚能达到十万个以上,别说水北,就是京城,我们也可以供应,如果达到二十万个,我们就可以进军国外的市场。”
王大义显然对这些问题已经有过深入的思考,所以说起来头头是道。
听了王大义的话,张文燕、马学祥和王永梁都是陷入了深思。
张文燕和马学祥思考的是政府能不能牵头做这些事,如果做的话,其中可操作性有多强。
王永梁则考虑的是成立一个蔬菜公司的可能性,弱化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完全用市场的运作方式去操作。
三才村的蔬菜种植已经有了相当规模,但长辉县政府也没有介入,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是个出力不讨好的事,而且还难出政绩。如果政府介入,把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可以预见的是老百姓会从中得到很大的益处,但这个事政府很难从中受益,不像开企业,政府可以收税,可以明显地增加GD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