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3 / 7)
后有榨糖机器和提炼技术。这种生意简单粗暴,其实也和商品交易没什么两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最终钱货两清。
然而这一次不同,等到几个生的与大明人迥异的夷人进来,祯娘就开门见山道:“欢迎诸位来到大明泉州,我在此已经等候许久了。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我们能够少一些寒暄,直接今日正题。”
经过向导的翻译,三个西夷人,一个是话事人,另外两个则是助手,都相当惊异——这和他们知道的大明人完全不同了!他们知道的大明人其实都是相当含蓄的,若是做生意,在做生意的正题之前会有许许多多无关的事。
不过这也不是大明一家独有的,和大明人以为的西夷人太过‘莽撞’不同,其实他们那里有些民族和国民和大明人一样,讲究这种‘友谊’的维系。所以这样一想大家就释然了,毕竟到处都有不一样的人么。
于是话事的那一个黑发白肤微胖的中年男子,当即就与祯娘简单介绍起一家公司在佛朗吉那边是实力。这不是因为祯娘要与他们合作而展示实力,而是为了抬价。这家公司又不是他自己家族的公司,只不过是自家持股罢了。而祯娘,祯娘是要买下这家公司产业。
是的,买下一家在西夷做生意的西夷人的商社。听起来简直无用,实际追究起来却是很有用的——从大明进入欧罗巴等国的货物往往是在港口就交割完毕了,虽然大明商人已经因此赚的盆满钵满,但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利润被当地的商人吃掉。
若是手持一家当地的商社,专门售卖大明来的货物,这样会有余裕的多,至少不用不管一种商品如今的行情,总之到港就出手。即使还是要往下分销,但至少剥了一层利润下来,而且还是即丰厚的一层。
在大家都做海贸商人,将来海贸的体量越来越大,这家商社还可以凭借背后大明老板的背景拿捏。这就好比大家都是收割麦子的工人,你专门打铁做农具,却不一定会比人家赚的少。
这个话事人的家族姓氏实在太长,实际上他自己的名字也不短,好在还有简单称呼,自我介绍的时候都让大明的合作伙伴称他为华夫就好。他相当有鼓动性地道:“您若是打定主意要拿下一家欧罗巴的商行,这时候就是绝好的机会。”
接着他就解释道:“今天的欧罗巴各国都在提倡商业,大大小小的商行到处都是,好像每天都有新的商行出现,但也有旧的商行倒闭。夫人也知道,这种市场里,小型杂食动物想要像大型捕食者一样实在太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