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2 / 7)
着使。说的都是行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了。
这位川广药材商姓赵,因在家里行二,人都叫他赵二郎。他本身是个风月里的老手了,来了秦淮河这胭脂河畔,焉有不及时行乐一番的道理。加之这一回贩货运道好,实在是大赚了一笔,便格外大方起来,实在是粉头们最喜欢的孤老!
小红袖自然知道他,与他还在另一道席上见过,知道这是一个挥金如土的,当即让人把他请进来,自己则是进了里间梳妆打扮一番——他们这样的人过的是晚生活,天亮的时候才歇息,所以每日都是午时以后才见起身,这个时候她本就是在收拾,如何能直接见客?
那赵二郎自然知道这些,安心坐着稍待,不过一会儿,小红袖出来。只家常挽着一窝丝杭州攒,金缕丝钗,翠梅花钿儿,珠子箍儿,白玉绦环,红宝石坠儿,上穿着一件白绫立领对襟袄儿,下着红罗裙子,打扮的粉妆玉琢,当下道了一个万福。
这赵二郎不是一个人来的,陪客还有一个帮闲,是在金陵认得,与他联系过生意的。按着花界的规矩,来客带的客人可不能帮嫖同一个粉头,于是就有丽春阁另外一个名叫小玲儿的姐儿过来一起作陪。
待四人各一角在桌旁坐下,有小丫头泡出茶来,小红袖、小玲儿给两人每人递了一盏,陪着吃完了一盏茶。然后立刻就有十分有眼色的小茶壶抹干净桌儿,收拾好了一并摆放案酒、佳肴,正准备开席。
于是菜献时新、酒过三巡,四人好生乐了一回。后头待残席收拾了,又再次安排酒上来吃。而小红袖、小玲儿两个,一个弹琵琶,一个弹月琴,还有一个小红袖的小丫头,不上十三岁,在旁执了红牙板应和。三人一起一边奏乐,一边唱了一套《双桥明月》。
乐时不算时辰,到了天擦黑,赵二郎也没有去意,算是乐不思蜀,他决意今日就在丽春阁留宿了。当即就要吩咐老鸨——此时老鸨恰好进来,却不是与赵二郎奉承,而是在小红袖耳边耳语了几句。
原来是自午间就在外头大厅候着的张大人发了脾气,人好歹也是南京卫所指挥使,说起来算是坐地虎。虽然他们这些在秦淮河开张的大花船都背后各有大佬支持,并不怕这些人,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和气生财最好。因此老鸨进来,是让小红袖拿个主意,也好哄一哄外头那位张大人。
经营声色的行当,当作货物的姐儿既是最低贱的,同时也是最高贵的。那些混不出来的姐儿自然不必说,每日没得好日子,还要吃妈妈的教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