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6 / 7)
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朝廷岁收的大事,这是能轻易决定下来的吗?不多拖延个几月,那些科道言官怎么的都是有话说的。
何况决定可不可之后,还有怎么做这件事。甚至可以说后者比前者还重要,一点点的细节不同,或许带来的东西就完全不同了。朝廷的官员要为了朝廷和自己的利益打算,祯娘这边的人自然也是尽可能争取更好的条件。
不过不管两边如何,最终还是在年中得到了两边都认可的结果。中间有许多细节十分复杂,不过最简单的就是兴业钱庄可以以库存的真金白银价值的两倍发钞,而超过价值的发超额则需要向朝廷缴纳一定比例的纸钞税,这就如同之前的银币的铸币税是一样的。
朝廷上下十分满意,总之就是兴业钱庄做得好,户部什么都不做就可以拿钱了么。若是这兴业钱庄做的不好,那也不要紧。不同于朝廷的宝钞是朝廷的烂摊子,朝廷没办法自打嘴巴。兴业钱庄做的不好的话,就算背后的人物再硬,也要背起责任来啊。
不过这样办下来,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如今朝廷的岁收多,同时开销也大。干脆的说,其实就是扩张期的王朝,不论是不是昏君当道,钱总是不够用的。只是昏君们是把银子用在了骄奢淫逸上,而明君则是为黎民百姓生活地更好花钱。
所以在不到年中国库预算已经花完的情况下,祯娘和几个合作伙伴按照兴业钱庄干股占比,总共拿出了三百万两银子——收获的是第一年发钞八百万两银子,以后逐年可酌情上升的发钞权。
这也差不多是为以后定下了一个价码,虽然时移事异,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至少是一个参照的基准——随着纸钞市场的打开,其实是只有上涨的。不过考虑到兴业钱庄为了办成这件事之前已经投入了那么多,又背负了巨大的风险,同行也没有什么不服气的。
消息自然是用最快的速度传到了吕宋,当时正在总督府里教导洪钥管家的祯娘难得情绪十分激动外露了一回!手上端着的茶杯当即就跌落了,这似乎是祯娘一直喜欢的一套茶具,不过哪里顾得上呢!
十几年的夙愿一朝实现,就连祯娘这样的性子也露出了‘喜不自胜’的样子,当即拍手道:“做得好!这下总算能把事情真的做起来了——家里有大喜事,红豆!你去料理,这一月家人都拿双月钱。再去派人与各大掌柜的通气,所有伙计也月钱翻倍。”
然后又吩咐给家人做衣服,给伙计发些粮米,给还在京城辛苦的功臣准备厚厚的奖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