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蓄水之秘 …(2 / 3)
生根发芽,不能飘到海的另一边,你们想,一个小小的海岸,哪能长那么多越王头树?只有肯想办法的越王头,才能扩张领土,枝繁叶茂,子孙昌盛。这正是:适者繁荣,不适者灭亡。”
王大听得一时有些糊涂,这时有个农夫道:“是啊,这个女娃说的很有道理,不能因为人家是小孩子,就另眼相看啊。”他一说完,自有好几人附和。
有些农妇哪里能辨出这个答案的对错,只觉得小女孩胆识过人,勇气可嘉,故而帮着说道:“是啊,答案对不对,得问问宫里头才知道,岂是你们觉得没道理就说没道理,我们还偏觉得有道理!”
围观人群七嘴八舌地看着眼前这个垂髫女童,有的露出赞叹的眼神,“谁家的闺女,竟比小子还强十倍不止!我家若有这么个闺女,便是饿死也得栽培她!”
两名差役相视一眼,那名和蔼的差役抱拳向宫里的公公道:“劳烦着人去问问,这个答案是否正确。”
反正跑腿的不是自己,为了在一帮民众面前彰显自己的善心,公公朝旁边的太监挥了挥手。
兰亭中,赵匡胤和赵文化正在下棋。听完太监报的答案,赵匡胤笑道:“却也有些歪理,四郎,你怎么看?”
文化眉头一皱,“不蓄水的越王头不能子孙昌盛,这句话听起来可真是耳熟,难道是?”文化说着,想起了那日在白塘村与葇兮池边长谈。
“是个垂髫女娃。”太监答道。
“赏!”文化吩咐道。
“我朝奇能异士还真多,先别管这答案到底对不对,不过一个小小孩童,竟能说出这番道理,着实不简单,带上来瞧瞧。”赵匡胤道。
琇华盈盈一拜,“两位大官人万福!”
“什么大官人?要称官家。”一旁的太监忙纠正道。
琇华倒是听人说起过官家,但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茫然地看着座上之人。
文化一眼认出了琇华,惊呼道:“原来是你,那日我曾抱你回家过。这个问题是你想出来的吗?”
“不是,是那日的姊姊。”
“长兄,是江家娘子,是和洞庭郡主一起想出以纸币代替金银铜铁流通的那位娘子。”文化解释道。
赵匡胤想起来了,略带疑惑地问道:“她自己怎么不来?”
“姊姊说,她想让我来领这份封赏。”
葇兮想出答案之际,自是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