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6章 大师的蜕变(2 / 4)
感谢诸位相送,我向文社定然不辱我们中国艺术的名头。”
众人微微颔首,纷纷献上了临别赠言。
跟何向东相熟的那些前辈也都在,石先生、楚城等人都来了,高秉生也在,只是高秉生没有说什么话。
何向东也跟他们临别寒暄了几句。
有记者问道:“何老师,说两句再走吧。”
闻言,何向东扭头看那记者,好多人都在看他,何向东突然有些出神。
这一刻,何向东突然觉得自己的心境有些变化。
在上世纪30年代,那时候是民国时期。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列强用炮火打开了国门,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在那个年代,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全面被外国列强碾压。
所以别看现在有很多种崇洋媚外的人,可是那个年代却是严重太多了。许多仁人志士甚至都提出来要崇洋媚外,他们认为只有崇洋媚外才能救中国。
现在是有不少人崇洋媚外,但是有谁敢说要崇洋媚外了?可是在那个年代,这个想法就非常吃香,他们甚至要把中国汉字都换成英文。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京剧自然也是首当其冲了,当时就有许多文化人在骂京剧落后粗俗不堪,应当立即取缔,换成国外的高雅音乐。
这就跟骂向文社的相声三俗是一样的,不过幸好现在国家政府非常看重传统文化。
当年的艺人本来就是下九流的行业,然后又被那么多所谓的文化人骂街,艺人们是承担了很大压力的。
当年梅兰芳先生就是因为这样的批评声,他才决定远渡重洋,把京剧带到海外去,让外国人看看中国艺术到底是不是粗俗不堪,让外国人看看中国艺术到底有没有魅力。
也让那些所谓的有超前眼光的中国人看看中国京剧到底是不是粗俗艺术,让他们看看中国的艺术到底有没有价值。
为了这次远洋演出,梅兰芳先生把所有的家底都拿出来,又接受几笔赞助,还特地公开演出很多场,这才赚够了出国的费用。
最后,梅老板出国了,中国京剧在美国大方异彩,尽管美国人听不懂中国话,也看不懂中国京剧,但梅兰芳的名号还是响彻美国了。
尽管那时候的美国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最大的经济危机,可梅兰芳在百老汇的演出票价还是被黄牛炒到了突破了历史最高值。
梅兰芳先生真不愧是一代名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