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一战将赵匡胤 (1)(16 / 22)
像你这样小人得志,不依不饶的?!好吧,我就让你看看,我皇甫晖到底是个什么人!
他突然间伏在城墙上,向城下大喊——赵匡胤,我们各为其主,你不要欺人太甚!你偷偷摸摸地进攻,太不光明磊落!有种的等我打开城门,列好队伍,咱们真刀真枪地见过输赢胜负!怎么样,你敢吗?
城墙下头正对着城门后悔没带火种来的赵匡胤一听就乐了,所有的后周大兵都乐了,天哪,真是想啥来啥哈,这真是突然间城头上面掉下个林妹妹啊……大家退后,给人家留个地儿,也让南唐人当把爷们!
后周人听话地后退了,愤怒中的皇甫晖开始实现他的诺言,真的大开城门,列队出战了。史书为证,这是他军事生涯所犯的最后一个错误。
其实平心而论,他真的是经验丰富,不愧是沙场老将。从最开始到现在为止,他所有的预先决定都是对的。比如说在清流关前不理会赵匡胤的挑战,那时的坚壁清野绝对是最佳应招。但是很可惜,他也是初到滁州,并不是这里的本地人,不知道天险背后还有一条小道,让天险变成了他的噩梦。至于逃到了滁州,毁掉护城河桥,决定再次坚守也都是对的。因为赵匡胤奔波了一夜,无论怎样神勇都是强弩之末了,只要战场稍得缓和,南唐人的地利及人数优势就将再次压倒他们。
但是可惜,他又一次没有真正贯彻自己定下的决战方针,他一怒之下,真的带人出城和赵匡胤决斗了。
城门渐渐地打开了,后周人没动;南唐的军队开始从城门后鱼贯而出了,可是还很少,赵匡胤他们还是没动;渐渐地人开始多了,但仍然不成威胁,他们还是没动……是不是赵匡胤这个未来的宋太祖也开始犯病,就像春秋时候另一个宋,啊,是宋襄公啊,那样开始“仁义”起来了?“彼渡河未半不可击之”?
可是皇甫晖终于出现了,真男人,纯爷们……你可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呀……赵匡胤突然启动,直扑皇甫晖!
那天这一幕的具体情况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也不想象欧阳修、司马光那样为他们的老主子歌功颂德、增光添彩,请看这只有一句话的记录——太祖拥马项直入,手刃晖中脑,并姚凤禽(擒)之。
不说后来的雄才大略,只说这时的骁勇绝伦,这也是一刀一枪挣来的功名,绝不像后来梁启超所说的——宋太祖之有天下,实创前史未有之局,以区区一殿前都点检,未尝有赫赫之功,亦未敢久蓄不臣异志。陈桥之变,醉卧未起,黄袍己加,夺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