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北宋诞生记(6 / 19)
吹草动都会了如指掌。那个见了鬼的传言一定已经传进了韩通的耳朵里,而且通过韩通,很快就会再传到三位当朝大宰相外加太后和小皇帝的耳朵里。要是他再不采取些有效的行动,别说是领兵出征了,就算他想平安地返回到归德府那个小地方,都是痴心妄想。
《闻见近录》中记载,赵匡胤当天来到了韩通家,韩通真的把他让进去了。可以想象,他的身份让他可以带进去几个跟班的,但除非他的班底都是萧峰那一级别的,要不然,只要韩通不高兴,他活着出来的概率就等于零。
事实上,他真的遇到了危险。韩微,这个虽然背驼但是心明眼亮的年轻人再一次建议自己的父亲就此干掉赵匡胤,一了百了,干净利落!
可是固执的韩通再一次地让机会从自己的指缝里溜走。事后几乎历代所有的史学家都认为韩通这时做错了,当断不断,身受其乱,而且把柴荣交托给他的江山断送了出去。可是再往深里想一层呢?为什么韩通还有三位宰相以及皇太后等人都没有对赵匡胤下手,并且仍旧让他按时带兵出征?
问题在于,杀人容易,善后极难。
想想十多年前的后汉末帝刘承佑吧,他不就是因为莽撞出手,无罪处死朝中大臣,逼着外面的郭威造反的吗?这时候赵匡胤毫无反迹,只是因为一些流言就处死统兵大将,开封城外其他的将军们会怎么想?
还有,真的要杀赵匡胤也不是那么的容易。就在眼前的这三位大宰相之中,排名第二的王溥,据苏辙的《龙川别志》记载,就已经向赵匡胤“阴效诚款”,韩通除非是不计后果,说干就干,不然是拿不到批条的。
唉,瞧见了吧,救人的总比杀人的难,顾全大局的总比造反的费劲啊。于是,那一天赵匡胤还是活着走出了韩府的大门。我想那一刻,在开封城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人松了一口气。如果刚才真的在韩府里传出了厮杀呼救的声音,此时的开封城里一定会提前开练,血流成河。
就算救不了领袖的死活,同党们也要为自己着想,难道要静等着韩通拿着名单来挨个抓人吗?
很快的,天黑下来了,一天将要结束,所有预谋参演的人员也都在向赵匡胤的身边集结。在这些人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个后来名声显赫不可一世,这时却还默默无闻的名字。他们面色平静,可心情激动,因为他们正在干的,是当时世界上风险最大,回报也最多的冒险买卖。赢了,得到江山;输了,就会全族抄斩。
你很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