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请注意,现在我是皇帝(7 / 17)
没有让他失望,第一句话就差点让他昏了过去。
赵匡胤笑吟吟地问——“太子,汝为何而来?”
这一句,不仅让李守节害怕,就连赵匡胤身边的人也弄不明白了。为什么之前要极力地安抚李筠,而现在又开门见山地点明李筠的反意?这不是朝令夕改,自相矛盾吗?
不,一点都不矛盾,只是内幕里的事没法让所有人都知道。就在这时,赵匡胤已经收到了一个让他差点昏过去的消息——李重进反了。
历史证明,李重进才是那种嘴上叫哥哥,腰里摸家伙的标准的造反货色。他之前给赵匡胤编织了一个无比美好的假象,不仅臣服,而且心悦诚服、一服到底。可是背地里他却不仅仅磨快了刀枪,扩招了人马,更加开始了着手联络同党。
他瞄上了李筠。作为同龄人,李筠是什么货色他可比赵匡胤了解得太多了,没有什么试探,他直接派人去和李筠结盟。在李重进的心里,上战场是杀人,造反不外乎也是杀人,有什么大不了的!至于皇位嘛,多年以来,他不可能不想,柴荣就算了,可是赵匡胤算是什么东西?一个稍有战功、刚刚露头、乳臭未干的暴发户!趁着朝中无人,从孤儿寡妇手里抢东西的无耻小人!
想着这些,李重进无论如何都没法说服自己为赵匡胤工作……要知道,以上这些,除了赵匡胤家的打工仔,或者孔圣人再世的门徒之外,谁也没法说李重进错了。大丈夫顶天立地,说反就反。
难道真有谁是上帝的私生子吗?凭什么就要别人全身心地为之服务?李重进的造反,无论如何也说不上“反贼”二字,只不过,除了胜者王侯败者贼这个中国式的宿命之外,更加遗憾的是,过于硬朗的李重进又犯了知兵而不知人的本性式缺陷的老毛病,让他没等起跑,就已经输定了。
从当时宋朝的最南端,顶在南唐国境边上的扬州出发,穿越几乎当时宋朝的整个国土,到达另一端,与北汉接壤的李筠所在地潞州。
这中间有多少关隘,多少盘查,而且要带去的还是造反结盟的使命。李重进啊李重进,你怎么就选不出一个稍微可靠点的人呢?
李重进派出去的人叫崔守珣,这人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就扑进了新任天子赵匡胤的怀抱。理由很简单,第一,赵匡胤已经是皇上了,没有必要再去烧李重进这个还冷着的锅灶;第二,李重进犯了一个最不可饶恕的错误,他居然压根就不知道,崔守珣与赵匡胤是老相识,你不派他出使,他都有可能当你的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