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我的江山我装修(9 / 14)
的皇上,这个天下怎么能轮得到你?所以你死之后,要立你的弟弟当皇上,这样才能把这片江山坐稳。
史称赵匡胤马上就答应了(唉,不知道是出于安慰临死的老妈还是什么别的心理)。可是没想到他老妈真的是个厉害无比的人物,临死都毫不放松。她趁热打铁,马上说——去把赵普叫来,当着我的面,立即把这份誓书写出来。立字画押,不得反悔!
赵普被火速召来,他写好誓书,并在纸尾处签上“臣普记”三字,然后装在皇宫专用的盒子——“金匮”里,由谨慎可靠的宫里人收好保管(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以上就是北宋之初,两大疑案中“金匮之盟”的官方记载。根据以上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知道这件事的,活下来的大概只有三个人——即赵匡胤本人、赵普以及那位专用掌管金匮的谨密宫人(保守估计,只有一个宫人)。
关于“金匮”的真假之谜,甚至到底有没有“金匮”的存在,都因为在公元961年6月份宋太祖赵匡胤的生母杜太后的去世而无从考证了。流传到今天,它的起源出处至少还有另外一个版本,那是取材于宋初名臣王禹偁所著的《建隆遗事》中的记载,但是不必细究,随便读一下都觉得那简直就是在恶搞。
这本宋人笔记里记载,皇位传递这样的大事,竟然是在一次举族欢庆的家宴上公开决定的。而且提出这个决定的,竟然是赵匡胤本人。
他向他妈妈敬酒,当众宣布,当他死之后,就会传位于晋王光义,光义死后,就传位于三弟光美。他妈妈大喜,这完全成就了一个女人的最高愿望——让他老妈杜太后不仅是一代开国之君的母亲,还要让她空前绝后地成为三位天子的母亲!
而太后大喜之下,再要求赵光美死后复归皇权于匡胤之长子德昭……真是一家和睦,雍容揖让,古今之典范大成!
我们把目光向南转吧,一直越过长江,再越过南唐的都城金陵,溯江直上,来到古代的洪州,也就是今天的南昌。在那里,也是在公元961年的6月,发生了一件真正对当时的中国影响巨大,且史实准确的大事。
李璟死了。而且非常遗憾,这时他已经叫李景。与他最初的本名李景通只有一字之差。因为他已经不再是皇帝,而是“南唐国主。”
李景,当他死的时候,或许会无比清晰地回忆起他生命最初时的印迹吧。他生于安乐,父亲为他准备好了一切,但是却无奈地死于忧患,他应该会想起,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