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宋朝的内核(5 / 7)
砸中你。
但问题是,真的是这样吗?
是,但也不是。一切都得看你出生在什么时候。如果很不巧,你生在了隋朝以前,准确地说,是那位以空前绝后的速度败光家产的隋炀帝杨广之前,那你就惨了。那样如果你想当个官为国效力的话,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即你一定要事先跟阎王爷拉好关系商量好,让你投生到某些极少数的贵族豪门家的贵妇肚子里。唯此一途,再无他路。
隋之前,所有朝代均一片绝望,直到魏晋时期才稍微开明了一些,那时有个制度叫“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就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很烦是不是?嘿嘿,如果你身临其时,就绝对不是一个“烦”字可了得了,你得时刻小心后面那个“中正”。
中正指的就是国家派出来评定你到底是哪一品的人,但要命的是,他用什么来衡量你呢?用“状”,即对你这个人的道德、才能、家世等的总评价。举个例子吧,西晋时,中正王济“状”孙楚时,就是这样说的——天材英博,亮拔不群。
就这八个字,此人一生就此平步青云,可以荣幸地为国操心费力了。
所以,在那个时代里,每个人都梦寐以求地想被别人“状”一下啊。
到了隋炀帝杨广时,笼罩在全体平民百姓头顶上的那块终身、世代只能做被压迫者的乌云终于裂开了一丝丝的缝隙。这个敢于也乐于为天下任何事之先的皇帝下令,出人头地要公平,谁有能耐谁出来,大家可以公平地下场考试。
但是这很可能只是他众多的心血来潮式的新浪潮运动中的一个小插曲,没怎么认真实施,何况他的国家又倒得那么快……但是这都被天可汗李世民记住了。
唐朝才真正开始了科举,可是非常遗憾,不管伟大的唐朝人喊出了多么响亮的口号,如——广开才路,豪庶平等。可真正实施起来却完全走样。有一个统计,唐代状元共有二百五十一人,能查出名的有一百三十九人,其中能查出家世的有七十四人,这七十四个人里,出身官僚家庭的六十九人,占92%,而且其中家世较显赫者就有五十九人,占79.73%。出身相对“寒素”者仅五人,占8%。
那些家世显赫的人都是什么家世呢?其中“皇家宗室”有4人;孔门之后有五人;当朝宰相的子、弟、侄、孙、重孙等二十人;一般官僚家庭出身的状元十人等等。
明白了吧?这就是唐朝的科考,其实就是上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