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岳飞之“罪”:莫须有(11 / 13)
岳飞曾经说过的“造反的话”。
比如岳飞在升任节度使时说过:“三十岁建节,古今少有。”这句话就是明明白白的造反了,因为本朝三十岁建节的人只有一个,即开国太祖赵匡胤。
难道你岳飞在自比太祖吗?
比如岳飞曾在淮西之战后说:“国家不得了也,官家又不修德。”这是公开诽谤当今圣上。
再比如岳飞公开蔑视同僚,说张俊、韩世忠的军队不堪一击。还有最重要的两句问答,那是在第四次北伐不得不撤退的途中,某个夜晚,岳家军众将闷坐在一座古庙中,长久的沉默之后,岳飞突然问:“天下事,竟如何?”
又是一阵沉默之后,张宪回答:“在相公处置尔。”
这是多么的大逆不道啊!这一问一答不仅暴露了岳飞的野心,更坐实了张宪的帮凶罪行,这一主一从是在试探众将的心,是在公开谋反!
此类言语都在这时出炉,它们的可信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而这些,居然成了岳飞的罪证,并且由于是万俟卨收集的,又被南宋官方所认可,所以在后世几百年间不断被各色人等引用。
后世纵然百口烁金,也总有心怀良知的人去维护岳飞的声望。可在当时,岳飞已然落难了,没有谁能庇护他,给予他哪怕一点点的公平。
万俟卨罗列了上面那些所谓的“罪证”,终于再次提审岳飞。公堂之上,此人赤裸裸地大声呵斥:“岳飞,国家有何亏负你处,你父子却要伙同张宪造反?”
明明对方才是奸邪小人,如今却被这小人审问自己是不是谋反。这极度的荒诞彻底激怒了岳飞。他以更大的声音反驳:“对天盟誓,吾无负于国家!汝等既掌正法,且不可损陷忠臣!吾到冥府,与汝等面对不休!”
说话间,岳飞须眉怒张,伸臂戟指,长时间的冤屈监禁,让他无法自制。就在这时,旁边的衙役忽然以杖击地,呵斥说:
“岳飞叉手正立!”
岳飞猛然惊醒,这一瞬间他彻底清醒了,一生的事迹在心头闪过,三十岁之功名、八千里的征途、十万军卒的统帅,都已经是过往。
他现在只是一介囚徒!
连一个衙役都敢呵斥他了,而下面的一幕让岳飞在清醒之余心灰若死。万俟卨说:“相公说无心造反,你还记得游天竺寺时,曾在壁上所题的‘寒门何日得载富贵’这句诗吗?这是什么意思?既写出这样的话,岂不表明你有非分之想,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