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6 / 9)
手要钱,这如何得了?
尤其是各藩镇辖区内军、政、财三权全盘自负,各自拥有土地,并拥有酒、铁、盐等国家物质产品,如此一来此消彼长,赵构不收军权,不撤三大将,不杀不废韩、岳,眼见得国家将不国!
理由看似充分吧!
可宋朝从来都是以钱买权高薪养官,甚至拿钱养饥民成军队,全额支付军人所有家属开销的国家。这是宋朝的立国之本。
钱少了就杀人,而且杀到如此厚黑、无耻、凶残,只能说有几分道理,却不足以采信。
第三,上书请立皇太子。
这是历年总结出来的第三大岳飞致死原因。具体经过是: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九十月间,也就是岳飞上庐山守孝,奉旨不得不下山领军的两三个月后。他和岳家军的随军转运使薛弼一起去临安述职。他们坐船去的,在路上岳飞很严肃地对薛弼说,他要做一件大事。
之后岳飞经常一个人在船舱中提笔写字,内容不许任何人看,直到进入临安城。
岳飞当面把写的东西念给赵构听。据记载,念着念着岳飞突然间失态,他的声音不再洪亮,他的手颤抖了,勉强把奏章读完,脸色变得像死灰一样。
这篇奏章是请赵构册立皇太子。
赵构很安静地听完,很平淡地回答说:“爱卿你很忠诚,可你是在外手握重兵的大将,这种事由你提出不合适。”
岳飞失魂落魄地出了宫殿。
薛弼在他之后觐见,一见面赵构立即把刚才发生的事说了一遍,他希望薛弼一会儿下朝之后去见见岳飞。因为岳飞似乎不大高兴,需要人劝解一番。
第二天,赵构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当时的首相赵鼎。赵鼎大怒,严重鄙视岳飞的鲁莽粗陋、不守本分,更进一步断定这一定是岳飞的某些乡村秀才出身的幕僚出的主意,本想着取悦朝廷,哪知道适得其反。
以上即全部资料。
纵观上述,每个稍有历史常识的中国人都会叹一口气,唉,岳飞,这事真是办拙了啊!国之将帅关注储君,这是最犯忌的事,怎么能轻易去碰呢?纯粹是找死!
岳飞在朗读中突然失态,这证明他那时才意识到这件事有多出格,后果有多么严重。由此更能证明岳飞是多么低能,像小学生一样,送出状纸的一刹那,才知道自己的答案有多荒唐。
可是有一个细节一般人就不知道了,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