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完颜亮很忙(7 / 9)
不超过七斗,既不美丽,也不强劲,其式样可以参考现沈阳故宫十王亭里陈列的清军弓箭,那简直就像是土著用的。
七斗?岳飞的弓力是三石!
这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在和尚原等地,宋、金两军对射的时候,女真人溃不成军了。弓力不强,箭支也很少,女真骑兵上阵,通常携箭不超过一百支,最多时大约三百支。这根本无法与后来的蒙古军队相比。可就算是这样,乘以三十多万的庞大基数,其数量也是极其惊人了。
“……金方建富于南京,又营中都,与四方所造军器材木,皆赋于民。箭翎一尺至千钱,村落间往往椎牛以供筋革,以至鸟、鹊、狗、彘。无不被害,境内骚然。”
这是女真军队的短板,再看一下他们的强项。
金军骑兵的特点在于一个“重”字。他们披重甲,其重量合五十八宋斤,约合今七十斤,加上一项只露出眼睛的头盔以及披在马身上的马甲,重量会超过一百斤。这还只是普通的骑兵。如果是全副武装的精兵的话,他们会是“人马皆披甲,腰垂八棱棍棒一条或刀一口,枪长一丈二,弓矢在后,弓力不过七斗,箭支不满百”。
这些东西林林总总,在当时都是专业作坊才能做出来的高端产品,它们都是钱。
乘以三十多万基数的钱!
以上还只是标准配置,真正的特殊工具还得另算。比如攻城要用云梯、鹅车,水军要用海鳅、楼船,行军要用帐篷,运粮要用民夫……已经消停了十多年的金国一下子极速运转起来,怎一个“难”字了得!
所以这就要求完颜亮必须进行外交接触。
完颜亮读书有成,非常清楚他们金国是怎样从宋朝那儿赚取到最大化利益的:从来都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外交上。公元1159年的年底,完颜亮派出了他的第一拨使者。为首的是前北宋进士,现任金国尚书礼部侍郎的施宜生。
施宜生心怀故国,本不愿出使,到了江南之后像闲聊一样,对南宋使者张焘说:“今日北风甚劲。”张焘不解,施宜生拿起桌上的笔,敲了敲桌案,又说:“笔来!笔来!”
这时张焘猛醒,这是在暗示金军必将南侵,而且为期不远。
这个暗示的代价极其沉重,施宜生回到金国之后被全家抄斩,他本人被扔进锅里活活煮死。如此惨烈,宋、金两国的官场却都波澜不惊。
完颜亮的心情好得很,他派去的这支使团在公务之余走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