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最传奇将军(10 / 12)
先胜负结果变了,邵宏渊从失败者变成了胜利者。
“绍兴三十一年十月,步司统制官邵宏渊拒虏于真州之胥浦桥,获捷。”
很高明的文字游戏,亮点不只是最后的“获捷”二字,还有“拒虏于真州之胥浦桥”的“拒”字。单看这句话,明明邵宏渊以一城之众抗十万金军,使金军远离真州,连城门的边都没沾上。怎样,凶猛吧,偏偏还就是符合史实。
萧琦还真就没杀进真州城去。
看意义,这是南宋鼎鼎大名的“中兴十三处战功”中的第十战,成了永垂青史、万古流芳的英雄楷模事迹。究其原因,很多人会轻易地得出结论,比如几年后赵昚需要提升士气,要罗列出一些数字,而数字在中国古代最出彩的一般就是“十三”。
像《孙子兵法》十三篇、汉分十三州什么的。
所以要有“十三处战功”,并且赵昚他老爹有严令,谁都可以上榜,唯独岳飞不行,哪怕已经平反昭雪了,仍然不行!
所以东拼西凑,无中生有,把邵宏渊给弄进去了。那么请问,为什么芸芸众生,三十余年来无数的战役,一个小小的邵宏渊能排进这前十三名,能和中兴名将如吴氏兄弟、韩世忠等比肩齐名?
答案应该只有一个:
嫡系。
这是南宋官方所认可的人,需要树立英雄榜样的时候,总是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于是邵宏渊发光发热,荣耀千古,光辉夺目。
之所以提到这个,是要给此次北伐的两位主将作一次深层次的分析。北伐前,李显忠明显比邵宏渊高出三四层楼。官职、家世更是显赫得多,比如连名字都是御赐、镶着金边的。可是他在最重要的一点上有先天性缺陷。
李显忠不是嫡系。
陕西李氏威猛强悍、胆勇无双,是无可挑剔的战士。可他和他的家族先降金再降伪齐,不管内幕怎样,不管过程怎样,这都是铁打的历史,无可更改。回归南宋之后和官方也只有短暂的蜜月期,转眼间就和秦桧、赵构相忤,被打入冷宫。
如此经历,说得刻薄点,李显忠就是个壮丁,需要时才被拉出来顶上去。官场是现实的,无数雪亮的眼睛都看清楚了这一点,于是北伐还没出征就出事了。
邵宏渊造反。
邵嫡系把自己和李显忠对比了一下,发觉哪怕能力差出去几条街,都没法掩盖住他先天具有的优势——嫡系。于是他不平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