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亡国之象(15 / 16)
,反弹回来的弦把他的眼睛都打肿了,半个月没法上朝。
还有就是他突然间有了个习惯,开始拄拐杖。那是一根颜色深沉、造型古朴的木杖。赵昚宽衫拄杖而行,姿态儒雅、颇具风度,这让文士集团非常欣赏,很想效仿。
某天,赵昚出行很急,突然想起木杖没带,连忙派人去取。去的是太监,本想着一根木杖能有几斤,很容易就能带走,结果入手才发现,重得惊人。
那是铁杖。
赵昚无时无刻不忘砥砺自己,要身体健壮、意志坚强。从自身出发,以支撑北伐的消耗。
再比如他为了理顺内部,每天处理海量的公务。某天他实在是累到极限没法再沉默了,对身边的臣子说了一句:“朕每天都要游行全国一周啊!”意指全国公文每天都要处理一遍。
做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可虞允文把一切都耽误了!怒火难遏,赵昚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举动,对虞允文之死,南宋官方不赐谥、不赠官。
其实单以采石矶之战,虞允文就该终身享受英雄待遇。他死后的待遇如此差,让人不禁想起了符离之战后,赵昚对李显忠的处罚。
剥夺一切职务,没收一切财产,收回一切荣誉。直到气消之后回头看,才明白处理得太过了,再给予补偿。
虞允文的身后事也是这样。赵昚在四年之后检阅四川军队时才发现全都是精壮士兵,军械物资也极其充沛,才意识到虞允文入川干了多少实事。
虞允文不是不想北伐,更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要做的事太多了。为了战争必胜,为了在整体国力不如金国的前提下必胜,虞允文不能允许自己没有把握只凭热血。
一生尽忠过劳死,死后真相无人知。
整整四年过去,赵昚才明白自己的决定是多么蠢、多么伤人。宋廷遗赠虞允文为太傅,赐谥号忠肃。
虞允文死后,赵昚举目四望,看不到半个能理解他的人,更不要说支持帮助云云了,这让他举步维艰。时间长了,他渐渐变得懒散了。
不懒散又如何,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没完没了地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搏杀中体会到乐趣的。时间是最可怕的杀器,搞得久了,谁都会体力不支。
从这时起,赵昚的心收了起来。他会专注地凝视自己的三个儿子,精心比较他们之间谁更加像自己一些,进而精心地给他们选媳妇,再精心地对比他们生下来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孙子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