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3)(7 / 8)
四十八岁的时候,她不再需要镜子了,别人的眼色就是她的镜子。
平静得像河水一样的语调。
读起来忽然让我觉得惊心动魄。
熊士高说这个周末会来玛雅家。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周末的时候他来了。
让我心如注铅的是,他还带来一个女的。
说是苏州昆剧团的,叫彭香阮。
好嘛,软玉温香抱满怀,露滴牡丹开。这名字起得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彭香阮年纪三十上下的样子,说不上很漂亮,但五官非常分明,估计扮相会很出落。她举手投足都好像披挂着行头一样,不那么自在,所以传情达意多亏了旦角那种秋波婉转的灵动,高兴时眼角眉梢都挂着括弧,故作嗔怒时,细细的柳眉真能沿60度角立起来。
吃饭的时候,彭香阮不论是夹菜还是端碗,把兰花指跷得高高的,腰挺得很直,脖子也不弯。
我问她不累吗。
她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身段就是要一直端着。
偏巧了那天晚上我做了炒米粉。她不能低头嗍进去,只能用嘴唇一点点抿进去。于是米粉就丝丝条条垂在下巴上。
“呵呵,你这米粉味道真的不错,就是炒之前应该剪短些。”熊士高说。
玛雅对彭香阮说:“你今后可以去演须生了。”
彭香阮尴尬死了。
吃完之后,熊士高看我打印出来的玛雅的回忆录。
“讲得真好。比我预想的精彩多了——其实我预想中的玛雅写出来的就应该是这样的。比那些什么‘世纪老人’拉拉杂杂、秃毛笨笔的流水账强多了。”我说。
“那是。如今的‘世纪老人’都是‘伺机老人’,‘文革’的时候也都做过帮闲的,如今伸长脖子观望一番,好像知道自己底细的人都死了,于是就伺机而出,把自己说得像耶稣。不说他们也罢。玛雅说得好,你整理得也好,既有口语的流转,又不见啰嗦零碎。这活交给你是百分百的正确。”
“什么话?我什么时候说话啰嗦零碎了。”玛雅说。
“哎,我错了。您哪,肯定是出口成章,然后一个字添不得减不得。”
“那倒不是,只要改得比我说得好,我随便的。你说得很对,小鱼改动的地方都事先告诉我,而且她的改动没有不妥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