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 / 5)
。”(砂糖、面包师、两个查利,捉住了大小子。)这是一份暗语,如果把前四个单词的首字母拼起来就变成了:SB2C(俯冲轰炸机)捉住了敌战列舰。
有贺舰长给出了敌机的方位、高度和距离,断然命令:“主炮一号炮塔,开火!”
用460毫米主炮射击飞机,算得上日本海军的一大发明。莱特湾海战中,“武藏”船舰长是日本海军著名的炮术专家,曾试用过这一招,在两万米的距离上用爆破弹把一中队美军B—24轰炸机几乎全部消灭。为了把各种口径的火炮统一指挥,日本海军使用了多种颜色的识别弹,有紫色、黄色、茶色和红色。
清冈正照接到命令,立刻扳动输弹机,一枚九一式穿甲弹装入了一百六十五吨的主炮炮身。“发射!”他下达命令。“大和”舰抖了一下,把两米长、一吨半重的炮弹射出去。一会儿,观测兵报出水柱的位置和距离,计算军官修正了弹道。清冈正照喊出口令:“三式对空弹,三发,准备……放!”
三枚巨弹呼啸着飞出炮口,穿过一千米的低云,在大气层中划了一个弯度很大的弧形弹道,在来袭的美机编队中爆炸开来,化成六千片细碎的弹片,散布到广大的空间。这种炮弹还是海军专门设计的新产品呢。
来袭的敌机不是笨重的四引擎B—24重轰炸机,而是灵活的“海盗”机、“考尔西亚”式俯冲轰炸机和复仇者式鱼雷机。它们轻轻一点,就让过了“大和”的射击弹幕,冷酷无情地向日本舰队逼近。“大和”的喇叭形防空弹幕分为三层:射程一万五千米的主炮弹幕;八千米的127毫米高射炮弹幕和三千五百米的25毫米机关炮弹幕。“大和”的乘组人员大部分都有三年以上的海战经历,特别是有马里亚纳海战和莱特湾海战经验,自信技术和训练程度在日本海军中堪称一流。数据员和方位员的熟练程度几乎到了脱口而出的地步,在海军进行的各种竞赛中一直名列前茅。莱特湾战役中,五十名观测兵在舰桥上用肉眼判断敌机,使“大和”舰在二百枚失近弹中,仅挨了三枚,而四十枚鱼雷全部都被躲过。
【失近弹:在船舷近处爆炸的炸弹。】
当一百五十挺25毫米机关炮纷纷开火的时候,美国飞机突然改变了战术。一贯实施最后攻击的复仇者式鱼雷机忽而散开,从各个高度和角度逼近“大和”舰,投下了第一批空投鱼雷。这批空投鱼雷可不是中途岛时代那种“打不响的烂货”,而是美国海军历时三年不断发展的MK—13改进型鱼雷。它的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