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1 / 3)
海军陆战队第六师是刚刚组建的一个师。它的五个兄弟都已经在太平洋上立下了累累战功。如果认为它是一个没经过世面的毛头小伙子,那可就错了。它的全部骨干都是各师中的老兵。师长谢泼德海军陆战队少将久经战阵,足智多谋,深孚众望。一句话,六师的骨骼是坚硬的,神经是坚强的,肌肉是坚韧的,它有一副好胃口。同包括“海魔”在内的其他兄弟师团相比,六师丝毫不逊色。由于团长没有缺任,惠特尼代替一位负伤的营长指挥六师的一个营。他根本不计较,有仗打,一个连他也干。在瓜达尔卡纳尔和塔拉瓦,他都指挥一个营。他得心应手,而且胜任愉快。
惠特尼营是陆战二十二团的一个主力营,受命进攻八重岳。部队开入阵地以后,惠特尼才发现这一带地势的崎岖、残破、狰狞、险峻,使他以往见过的任何山地都形同儿戏。有的险峰,连职业登山家也非常头痛。日军巧妙地利用了地形,构筑了各种各样的火力点,迫击炮相当多,布雷区设计得很巧妙。由于美军挺进了几十英里,冲绳北部只有羊肠小径。天降大雨,后勤一团糟,坦克、155毫米榴弹炮和其他重火器都没运上来,陆战队的一次次冲锋被日军用手榴弹、迫击炮和反冲锋打退。伤亡人数直线上升,即便是舰炮和飞机,拿本部半岛的崇山峻岭也是毫无办法。
营里有些面孔是惠特尼熟悉的,甚至是他当年的部下。他们高兴地欢迎惠特尼,表现了老兵之间的袍泽之谊。惠特尼戴上钢盔,穿上军便服,亲临前线。他把部队分成许多分队,采用小兵团战术向八重岳主峰攻击。除了逐坡逐沟地清除日军据点,再也想不出别的方法。炸药、喷火器、无后座力炮是最常用的武器。
原来“海魔”师的一个上士索伦森现在当了连长。他是一个皮肤黝黑,脸上有好几条伤疤的天生杀手。索伦森命令士兵推着一门37毫米炮,配着两挺重机枪和一门迫击炮,组成一支突击队。他先让一个小组在前面探路,充当诱饵。一旦敌人的火力点暴露,就用37毫米炮的准确炮火加以摧毁。一个排的士兵给索伦森运弹药,居然一路打到主峰附近。后来,日本人学会了对付的办法,先放过一半美军,然后打掉后面的运输人员。索伦森本人也在主峰半坡上被手榴弹炸死了。他死前还高喊:“快把那炮弄到山上去呀!”
美军不怕流血,终于把日军压缩到八重岳的核心阵地。为了策应惠特尼营的攻击,谢泼德少将在本部半岛西部又登陆了一个加强营,把八重岳团团围住。八重岳地区的日军据点象蜂巢一样密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