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初入书冢(2 / 5)
觉得住在那里有什么不妥,况且初尝禁果的他,对乔影迷恋的如醉如痴,恨不得每天都守在她的身边,不是乔影的劝说,洛桑很可能连学校都不去了;二来,学校对当时整天围着洛桑转的记者们也不胜起烦,乐得洛桑把他们引出校外,现在的学校,也早就不强求学生必须住校了。
一天,辅导员把洛桑和几个从藏区来的学生都叫到一起开会,要求他们帮助学校翻译、整理一套藏文书籍。
半年前,一个著名画家临终前,捐赠了一套他年轻时在海外得到的藏文佛教经卷的影印本。这套典籍由《药名大海》、《佛百行传》、《大圆满宁提文稿》、《威仪释》、《喜金刚第二品续释》、《历算集论》等七套书籍组成,是由藏传佛教十三世纪的高僧让迥多吉的手书的影印本。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字都看不清了。所以,研究所把现在在校的所有懂藏文的学生都组织过来,整理这套典籍。这套典籍的原件早已已经流失到国外了。
书籍不在图书馆的四楼,当辅导员把他们带到学校西南角的被灰色高墙严密的包围着的院子前时,洛桑才意识到他来到了胖大姐说的书冢了。
书冢,坐落在学院里一个绿荫浓密的院子里不大的三层小楼上。浓密的树阴把里面的一切都遮掩着,从外面窥探不到院子里的任何建筑。坐北朝南的小楼,建造的时代明显的和校园内众多的现代化建筑物不同,只那一人高的青石底座上厚厚的墨绿苔藓,就向每个初访着表明了它悠长的历史。
小楼的四周的那堵三米多高的灰色内檐围墙,拉着一道一米多宽的电网,任何想从外面翻墙而入的人,都要被它捕获;两扇黑色的大铁门整天紧闭着,一个开在铁门上的小门供人员出入;一进院内,一道八米宽的照壁拦在面前,饶过照壁,能看到几百株高大的核桃树拱卫在小楼的周围;粗粗的树身上,满是疤痕,笔直的树干,直插云天。树间的地面,被黄土铺垫的十分整齐,寸草不生,一条碎石铺就的小路,曼延通向中间的古老建筑。
小楼是一个少见的木石结构的建筑,石坐上伫立的三十六根石柱,撑起了小楼的木制结构。楼顶部的飞檐上盘踞着六条五爪金龙;年代久了,灿烂金龙也暗淡下来,只那傲然的气势没被时光夺去,还睨视着每一个进出小楼的人。进出小楼的门开在侧面,正面的大门不知为何被封了起来,门两侧的木制对联也在风雨飘渺中被侵蚀的看不清上面的字了。
辅导员大约也是第一次进来这里,平时总是高高昂起的头的他,在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