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预留后手(2 / 7)
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宋安民也不得不感慨儿子宋太平的目光独到,所选取励志文章很不错,激励中有引导告诫,猜测出儿子这次星际通商中可能只带儿子宋坤法,要将宋坤宇留在大衍星系,儿子宋太平这次星际通商的离别,就不知道此生能不能再相见了。
宋太平这边给宋安民发完《命运赋》之后,又在富仁集团的管理文库中上传了一篇文章:
囚徒困境:背叛,也是有价格的
囚徒困境最早是由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阿尔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1950年提出来的。他当时编了一个故事向斯坦福大学的一群心理学家们解释什么是博弈论,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案例。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举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半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2年。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
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
1.若对方沉默、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2.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2年。
人质困境:出头,也是有价格的
在一群人面对威胁或损失时,“第一个采取行动”的决定是很难做出的,因为它意味着将付出惨重代价。这个困境便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