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家宴(5 / 11)
“那些事情都是他们做得不对在先,道理在我身上,还不让我说了?我那不是得罪人,只是不想委屈自己。”
这样子“爱恨分明”的人,听起来是不是特别不好相处?是不是会觉得她可能没什么朋友?
实际上,她的朋友却多得很呢。懂得适时“发脾气”的人们,会让靠近他们的人感受到清晰的底线和距离。
不可否认,这种个性会容易导致人际冲突,但同时,细微而高频的人际冲突,也会帮他们用很低的成本过滤掉了身边可能存在的垃圾人。最后形成稳定关系的,基本都是些非常靠谱的人。
做人不要温柔到没有脊梁,不要善良到近乎愚蠢。当你越害怕失去,就越难去拥有。
没有脾气的人,自带被虐吸引力。你自以为善良的妥协和让步,其实展示给别人的是可以得寸进尺的信号。
人与人的交往,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互相尊重,角色平等。需要靠着一方委曲求全,各种讨好而维系的感情,风一吹就散了。总想着做个无底线无原则的好人来取悦大家的人,通常都没什么好结果。
低质量的交往,只会耗费你的精力,让你倍感疲倦。人与人的交往,也需要及时“止损”。与其刻意委屈自己去维持那些低质量的交往,不如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更值得的人身上,以及那些更有意义的方面。
李晓梦微笑着则是聊起了另一个话题:
现代社会,效率成为第一追求。充分利用工作生活之间切割出的碎片时间:等电梯,等公交,乘车,挤地铁。随时随地获取知识,手机或者脑域通讯器似乎是实现高效人生的重要载体。
看视频、浏览新闻、阅读电子书、刷朋友圈,我们在短时间接收大量资讯。然而,一个链接跳转另一个链接,大脑记忆跟不上眼睛阅读手机或者脑域通讯器的速度,到最后,大脑其实一无所获。
手机或者脑域通讯器高效成为个伪命题。相反的,希望借助手机或者脑域通讯器将碎片时间充分利用,通常的后果是完全被手机或者脑域通讯器控制,将时间碎片化。
打开外语书,准备读三章,刚坐下,想泡杯咖啡,泡咖啡的间隙刷了会儿朋友圈关注,碰巧看到喜欢的综艺更新了,不由自主地点开看起来。
转眼已经12点多了,书一个字没读,然后懊悔地去睡觉,告诉自己明天一定要努力。
本来只有十分钟的碎片时间,因为停不下来,常常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