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倾囊相授(4 / 7)
该如何去智慧的处理这些问题,因为很多人是凭“直觉”去处理问题。
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什么地方都要用到钱,不像农耕社会,可以自给自足,我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离不开钱。那良知能值几个钱?
在农耕时代、工业时代,恶人、骗子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具体的办法就是骗完一个地方换一个陌生的地方继续骗,核心的问题就在于:人流和信息流的不对称。
现代社会是信息高度发达、人的流动性也空前的自由和便捷,但是一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人流和信息流的速度都空前加快,而且信息流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流的速度。
网络真正改变的不只是信息的传播方式、人与人交流的方式,真正改变的是让“良知”、“诚信”、“正直”等等这些人类优秀的品质都可以成为“正资产”,成为个人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用到未来,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会让机器对你的了解远远超过你自己。你曾经良知泯灭犯过的错误也都会一一记录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泯灭良知的代价会空前的大,而真正致良知,践行知行合一,给你带来的个人的品牌价值将让你如鱼得水,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也同时可以极大的降低交易成本。
逐步清明我们被遮蔽的良知,真正的践行,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够真正的改变我们的生活,规划我们完美的人生。
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守仁格竹,格到吐血),放弃独立思考,迷信权威就是平庸的开始。
生活里,我们迷信权威可能是潜意识和不自觉的,因为是某个权威人物的结论就放弃了思考,放弃了思辨,让我们总是在一个思维的牢笼里跳不出来,只有打破牢笼,才能实现心灵和人格的跃迁。才更容易直指问题本源,快速解决问题。
知行合一、在事上练而得来的,所谓的“实践出真知”,一次次的磨难与打击没有打倒自己,反而用一个个不世之功不断完善并验证了其价值
很多人修身养性,平时一副谦谦君子模样,一碰到点事,立刻“炸毛”,比魔鬼还可怕。这就是典型的不能知行合一。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
那如何才能知行合一呢?就需要“致良知”,没有致良知,知行合一也就成了空谈。
有人说,“掌控不了情绪的人掌控不了人生”,这句话看似很有道理,但是根本上是错的。错就错在掌控,“情绪”是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