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无微不至的关怀(15 / 16)
大小来决定,刚萌生的嫩芽,如果用一桶水去浇灌它,就会把它泡坏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要在事上磨炼。
王阳明曾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意思是: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王阳明有个弟子是做官的,他有心学习知行合一的学问,但是他平时公务繁忙,担心学不好,于是问王阳明应该如何取舍。
王阳明笑着对他说,我什么时候说过要你抛下公务来听我讲学呢?我的学问是行的学问,需要在事上磨炼才行。
你在断案的时候,面对犯人,不会因为他的无礼而愠怒,不会因为他的讨好而开心,不会因为他的恳求而失去主见,不会因为自己事情庞杂而敷衍了事,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所思所想,时刻纠正,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功夫。
所以知行合一如果离开了切实的事物,反而会没有边际,找不到下手的地方。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心态,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是在修行。
一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心态也同样重要,王阳明南赣剿匪,多次身陷险境,但是他却处变不惊。每次都能沉着冷静地分析局势,做出最有利的判断,而这也是王阳明每次都可以化险为夷的关键。
只有日常中多注意在事上的磨练,在各种事情上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让自己心境逐渐处在一种十分稳定的状态下,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遇事不慌不乱的素质。
笃行才能出奇迹。
王阳明有句话: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
意思是,当我们已经分辨清楚,思考缜密,问得详细,已经学会了,还是持续不断地用功,这就叫笃行,这是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不单做学问是这样,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要想做到炉火纯青,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孔子当年向音乐大师师襄子学琴,师襄子看他天天弹一首曲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他说,你弹得不错了,可以试试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虽然熟悉了曲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