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职场成长之路(7 / 8)
。
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
大格局,即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势。
1、眼光。
眼光是指在某一时刻,对某领域趋势准确预测的能力。
第一,你能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不能够透过表象看到事物发展的本质。
第二,对于事物的评判已经有自己的标准,并能够极为准确根据现在对未来进行预测。
第三,你知道这些道理之后,自己能不能做得到。
而对于未来的准确预测,亦是在坚持看清本质的原则之上的。比如雷军做小米手机,他很明白大众的消费能力,理解大众的消费需求标准,他看到了基于互联网的消费者产品是品牌发展的趋势。他知道超过用户预期的产品必然带来超好的口碑。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什么可为和不可为。若不可为,怎样做才能可为,那何时可为。
2、胸襟。
有大的追求,大的愿望,就会有大的忍耐,大的包容,大的视野,大的宽容,这就叫大胸怀吧。这是一个正循环。
刘邦和项羽,从军事领导力上看,项羽远胜于刘邦,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是何等气概;从兵力配置上看,项羽手下强将如云,整体实力也优于刘邦;从智囊团上看,两者各有张良范增,也不分伯仲。
所以若综合三方面而言,项羽的楚军是远远强过刘邦的汉军的,但为什么最后自刎乌江的不是刘邦,而偏偏是项羽呢?
刘邦自己说过“我文不过萧何、治国不如张良、行军布阵不如韩信,但三人皆为我所用”。
再看看项羽,手下纵有范增、英布这样的文臣武将,但最终还是一败涂地。只因他不像刘邦那样胸怀广阔,单单为一个名义上的“西楚霸王”惹得众诸侯心生叛意、倒戈相向。
3、胆识。
曾有企业家这样说,“如果是现在把我归零,我仍然可以再来一次”。
史玉柱则是在资产为负数,甚至负得还很多的时候站了起来。
当讨债人蜂拥而至之时,史玉柱庄重承诺:“欠老百姓的钱一定要还。”
也正是出于这种“还债”的动力,史玉柱终于东山再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