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守业的智慧(4 / 6)
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对新的富有巨大魅力的行业领域个人电脑却视而不见。
1965年,定位于科研电脑市场的资料设备公司改变矛头,率先向市场投放了小型电脑。
而后起之秀苹果公司也不甘落后,在1977年研制出记忆体少、没有资料库、速度慢、计算能力差但价格十分低廉的产品,达到了17年来的最低价。在资料设备公司、苹果相继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平分秋色的时候,IBM由于只重视短期的资金回收率和投资回报率,没有看到如果打开了个人电脑市场并占领霸主地位,对公司的发展将有不可估量的好处这一点,只是一味地沉溺于大型电脑市场获得的成功,对资料设备公司、苹果公司进入个人电脑市场的个人电脑视而不见。
直到1986年即将退休的董事长福兰克?卡里组成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个人电脑专家研究小组,IBM才开始进入个人电脑领域,一年后推出记忆体、性能远胜于苹果机的IBM-PC机电脑,但为时已晚,无论IBM怎样挽回,也只能屈居第三,“IBM永远是第一”的神话因此破灭。
如果说1987年IBM推出的最优质的IBM-PC机为IBM公司挽回了很大一部分个人电脑市场,那么,1986年IBM为了弥补自己长期以来坐视个人电脑发展的失误,决定短期内推出优质领先的个人电脑,而将中央处理器晶片CPU交给了Intel公司,将DOS作业系统交给了Microsoft,则是培养了自己未来的敌人,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壮大了Intel和Microsoft,并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Intel和Microsoft激进而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深信个人电脑将成为主宰未来的产品,作为主人的IBM却根本没将他们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Intel和Microsoft则不断加紧进攻,逐渐代替了IBM在个人电脑世界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康柏公司首先采用Intel公司发明的奔腾386机晶片开发出携带型电脑。接着,戴尔公司以其独特的直销方式使个人电脑售价大幅降低,使IBM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1982年,Intel和Microsoft的股票价值合起来才只有IBM的十分之一,但到了1992年10月,他们联合起来的股票价值就超过了IBM。到1992年底,已经高于IBM市场价值的50%。而1991年IBM亏损28.6亿元,1992年继续恶化,酿成了美国历史上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