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部分(5 / 6)
还在工作的国立研究单位附近小镇上买了房,和父母一起住着,确是不可多得的理想女婿人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不是从大陆本土直接到美国,就是从大陆到台湾再考取留学考出去的,除了少数公费留学生,多半都是世家子弟,而且阳盛阴衰得厉害。虽有少数排除歧见,打破藩篱,华洋通婚,多数留洋的男生都留成了大龄光棍,就算自己潇洒不着急,父母也都到处寻求华裔“闺秀”来替儿子们解决婚姻问题。这些过了婚龄的男青年不少算得上是名门子弟,大陆老家的门让共产党关起来了,这下只能指望小小台湾的官小姐来远水救火。
一九四九年离开家乡时候还是小学生的,像安静这种“名门闺秀”刚刚长成,含苞待放。那时候台湾戒严,海峡又靠第七舰队庇护,美国在台“天威”正旺,自由宝岛谁不向往?有点办法的女生父母也在太平洋这头削尖脑袋替女儿们想门道出国。
“气死了!气死了!”安太太到家的时候简直弄得一个鬓乱钗斜,一面口中骂骂声,一面不顾风度地解开旗袍领上的扣子透气。
她这天和另外三个相熟的太太在几个政府衙门之间奔来跑去地办交涉,用她的说法那是“到处碰壁”。她投诉给安先生听:“那个护照科的帮办最可恶!是,我们朝圣团是去西德,没要你改呀。下面加几个字,‘途经美国’,不犯法吧?就不给你方便。阎王好斗小鬼难缠,陈太太说只能找他们沈部长。呃,你不是也认识沈昌焕吗?”
安先生横她一眼,不耐地道:“你们这叫什么事!还好意思去找部长?人家部长丢了大事不管,来管你们几张护照?依我说就该叫小静明年再去参加留学考,去美国就正大光明去美国,不要凑这个朝圣团的热闹,走什么后门!”
“你宝贝女儿今年没考上,你保证明年考留学就考得上?再说明年考还来得及吗?”安太太自己吃了做老姑娘的亏,当年娘家没有时间细细访查,落得跟人共事一夫,丈夫睡在“那边”的晚上,感觉自己名门淑女却糊里糊涂“做了小”,也滴过几滴怨妇清泪。听到安先生对她爱护女儿的一片苦心撂官话,不免怨气冲天:“你少说风凉话!青春就是女人的本钱!要不是我找到这个路子,就小静那个温吞脾气,她就坐在家里用功再考三年也不一定考得上——咦?小静呢?还没回来?去趟中和也能去那么久?这个小孩做事情就是拖泥带水,慢得让人生气!”
安太太对丈夫的不满转移到女儿身上,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