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的青春谁做主 (2)(1 / 7)
桩美事啊。
按礼节,这时候的王守仁应该站起来,点头哈腰地道:感谢各位领导的关怀和关爱,我王守仁才疏学浅,还需要各位领导多多指教,多指教啊……可王守仁却没这么说,居然直接拿起笔来,煞有介事地写起来科状元赋来。
王守仁把大家的忽悠当了真。
之所以当真,那是因为他胸中所学,确然不凡。不要说一个状元,再多两个也不在话下。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名落孙山的,但居然真的榜上无名,王守仁心里分明是在纳闷啊:不可能啊,怎么会这样呢?不应该啊……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真的有能力,所以才会愤然提笔。
话说王守仁的这篇文章写出来,在场的诸人,齐齐地高举手臂,大声疾呼:天才!天才!王守仁真的是一个天才……不是大家乱起哄,是大家真的认为王守仁才学不凡。
王守仁用他的才学证明了一件让人难堪的事情:这一次的科举考试,有猫儿腻。
如此才学,竟然榜上无名,你说这皇榜的质量靠得住吗?
王守仁这一手,可捅了大娄子!
OK,兀那毛都没长全的小王守仁,你不是想用你的文章证明科举考试有猫儿腻吗?那好,负责录取的教育口官员,就会提出一个更有力的反证。
这个反证是什么?
就是王守仁再次落榜。
果不其然,到了下一届科举考试的时候,王守仁真的又落榜了。
人生充满了意外
史书上说,王守仁第二次落榜,是有人搞鬼:果为忌者所抑。
第二次落榜,大学士李东阳就没有再露面。留下王守仁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客栈里发呆。前来安慰他的人,只有和他一道参加考试的举子们。大家都说:老王,落榜没什么丢人的,谁没有落过榜啊?别放在心上。
不想王守仁却淡淡地回答了一句:世人都觉得考试落榜是可耻的。我则认为因为考试落榜而感觉到可耻,才是真正可耻的。
古书上说:有识之士听了王守仁这句话,深表佩服——可古书上面没说,这世上的有识之士能有几个?多是无识之士,所以恐怕佩服王守仁的人不会太多,相反,说他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酸的人,估计数目少不了。
少不了也没办法,王守仁灰溜溜地回到家乡余姚,联络当地的文学青年,共同成立了一家诗社,每天大家凑在一起吟诗作赋,并相互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